2007-10-25 00:00:00 作者:金伟 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已经拉开帷幕,今年同往年一样,我市很多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军营已成为这些热血青年向往的地方。近日,记者走访了天山、菱塘、车逻、马棚等乡镇,采访了5名乡镇目测体检合格的青年。采访过程中,来自不同地方的他们说出了共同的心声——“我们想参军”。
孪生兄弟双双盼圆军人梦
谈驰、谈骋是对孪生兄弟,天山人,今年18岁的他们目前在送桥中学读高三,当得知今年征兵工作开展后,兄弟俩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哥哥谈驰告诉记者,今年他和弟弟已经读高三,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对放弃明年高考,兄弟俩并不觉得可惜,因为在部队里可以同样学到知识,也可以报考军校。
采访过程中,记者得知谈驰和谈骋的爷爷谈华山是一名老战士,年过八旬的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位身体十分硬朗的老革命十分支持两位孙子去军营接受锤炼。
谈华山告诉记者,虽然他离开部队已有50年了,但是对部队仍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次准备把自己的两个孙子送到部队去,通过部队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更好更早地成人成才。
弟弟谈骋在接受采访时说,爷爷是位老革命,从小他和哥哥就听爷爷讲当年参军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从小他和哥哥就有个愿望,立志要像爷爷一样,当一名军人。
如今,谈驰、谈骋兄弟俩已顺利通过了乡镇目测初检,兄弟俩憧憬着走进军营穿上军装做一名军人的那一天。
参军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乔继云,菱塘回族乡菱塘村人,正值青春年少。在浙江象山县技校上学的他听说今年我市征兵工作开始后,立即向学校请假赶回家报名。
乔继云告诉记者,自己在浙江读技校所学的是数控机床专业,即将毕业的他已经有一些企业联系他,要他去上班,但都让他婉言拒绝了,因为他还想去部队锻炼一下。乔继云说,从小就特别羡慕当兵的人,这几年,身边的很多同学和邻居也纷纷去当兵,这更坚定了他参军的信念。虽然毕业后参加工作就可以挣到钱,但是如果在走上社会前去部队磨练一下自己,会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帮助。
乔继云的这一做法不仅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他的叔父乔元兵也很赞同他的选择。乔元兵告诉记者,因为乔继云的父母一直在外务工,长年不在家,本月15日下午,他接到乔继云的电话,询问家乡征兵工作情况。接到电话后,他就立即跟村支书取得联系,得知村里的报名工作已接近尾声,而且初检也快结束了。当他把这一情况告诉侄子后,乔继云立即于次日上午赶回家,赶上了初检的末班车。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
李杰,车逻镇黄厦村人,21岁的他今年高考落榜后,一直很沮丧。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希望自己能够入伍,在部队里得到锻炼。
李杰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看军事方面的书籍,虽然自己以前就想当兵,但由于父母的不支持,爷爷奶奶的舍不得,再加上自己还在上学,就一直没有报名参军。今年高考落榜后,在家呆了两个月的他到扬州扬城驾校去学驾驶。在学驾驶过程中,听到身边学习驾驶的兄弟们谈起报名参军的事,当他学成驾驶后回到家里,又听说同村有3个同龄人也准备去参军,在说服家人后,他就与伙伴们一起去报了名。
李杰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入伍,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得到锻炼。
我想去部队“充电”
今年22岁的 闵爱林初中毕业后就随着父亲去上海、苏州等地打工,当记者问他为什么直到今年才选择去当兵时,他说,以前没有去是因为舍不得父亲。随着社会的变化,自己越来越感觉到知识不够用,想去部队里充实一下自己。
闵爱林家住马棚镇金塘社区,从小失去母亲的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初中毕业后就与父亲在上海、苏州等地打工。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外务工期间,总觉得自己储备的知识不够,前段时间,当镇和村里联系到他们并告诉他们今年征兵工作情况后,在国庆节的时候,他与父亲从上海赶回家里报名应征。
在闵爱林家中,记者也见到了他的父亲闵国松。他告诉记者,闵爱林3岁时就失去了母亲,自己没有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儿子从小跟自己就吃了很多的苦,所以就舍不得再让他到部队里去吃苦。这两年,自己的观念跟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转变,到部队去苦是苦,但是在部队里能学到很多知识,孩子也能得到锻炼。
我就是想去当兵
周达明,马棚十桥村人,去年从南京社会科学院毕业后,应聘到市永盛纺织品制衣厂技术科工作,年薪近3万元。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舍弃每年近3万元的收入去参军时,他的回答是——我就是想去当兵。
周达明说,虽然自己从小就萌生了参军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近年来,他的军人情结愈加强烈。得知今年征兵工作开始后,他立即报了名,目前,已经通过了乡镇的目测初检。周达明对记者说:“在部队既可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能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