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育子成才德为先

2007-11-01 00:00:00    作者:吴忠祥 吕立中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日前,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了下一代》编辑部举办的“为了下一代”征文活动中,我市吴忠祥、吕立中撰写的《育子成才德为先》获此次征文活动一等奖。这篇文章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了深刻剖析,从中说明一个道理:“望子成龙”当以德为先。现将此文章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育子成才德为先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江山代代秀,天地日月新”。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成才进步是家长先辈们对下一代的期盼。孩子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才,我们的祖国才能繁荣昌盛。

有这样一则电视小品:一位年轻的母亲为自己的婆婆洗脚,7岁的孩儿立即效仿,端来一盆热水给妈妈洗脚,这是妈妈的爱心之花在孩子身上的结果;还有一则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小品,名叫《大缸小碗》,一男孩放学回来,路过生产队的育种室,将队里泡种子的大缸打碎了,一路哭到家,爸爸得知情况后哈哈大笑,让其去盛饭,孩子又不小心将小碗打碎了。爸爸见之随即两记耳光,孩子问爸爸,缸打了你没打我,碗打了,你打了我,为什么?爸爸怒发冲冠道:缸是集体的,大家的,碗是家里的!短短几句话,淋漓尽致地刻划出这位爸爸极端自私的形象……

培养下一代,让他们健康成长,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

5年前的一个春天,江苏省高邮市司徒镇某村,4个刚出校门不久的青年,因参与团伙盗窃,被公安部门依法逮捕,出事的4个家庭里,一个个泪流满面,又恨又悔;庄上男女,无不震惊。人们耳闻目睹这4个家庭“长”出四个“罪犯”的经过。剖析一番,令人深思。

祖父的溺爱,使他得寸进尺。青年甲的祖父在青年甲小的时候,恨不能把他衔在嘴里长。他要骑在祖父背上,老人家马上以身作马。时间长了,爸爸妈妈的话听不进去,爸爸给规矩总是朝爷爷怀里藏。十多岁时,嘴馋心懒的他,没心思上课,爷爷出远门,他跟路,没钱用了在爷爷口袋里掏,渐渐养成撒谎、偷钱的坏习气。在校做作业,竟然花钱让同学“代劳”,因为不是他亲自“耕耘”,每次考试,“收获”甚微。老师找上门家访,爷爷挡掉了许多事。初中二年级时,爷爷去世了,他没有拿到初中毕业证书,他爸爸去学校商量才拿了个不合格的证书。出校门后,他同哥儿们抽烟喝酒,偷鸡摸狗,后来结伙盗窃兴化某商场高档衣服而进入铁窗,因是主犯,被判刑11年。

奶奶的娇惯,让他花钱无度。小时候,青年乙的奶奶十分宠爱他,晚上睡觉,总要煮个鸡蛋放在他的被窝里。早晨上学,奶奶送他,还要给他五毛钱买“棒棒糖”。一次,奶奶出门串亲不在家了,他哭着要奶奶,没法,家人只好连夜送他去和奶奶过宿。长大了,他经常偷邻里鸡蛋。初中毕业了,奶奶不让他下地干活,他每天晚上同哥儿们唱卡拉0K,后来参加盗窃集团,被判刑4年,因年龄小,提前释放。

父亲的放荡,使他无法无天。小时候,青年丙就见爸爸抽烟喝酒,打牌无度,夜不归家。他很机灵,常常讨爸爸欢心。一次爸爸醉酒,把小便尿在床上,他替爸爸瞒,说是自己尿的,气得妈妈罚他跪。后来发现孩子爸裤子湿了,妈妈才让他爬起来。为这事,爸爸还夸他“孝顺”。这孩子10岁就尝白酒,13岁就懂麻将,15岁便独自1人下别人瓜地偷瓜,进别人桃园摘桃……进入初中后,在校常常寻衅滋事,顶撞老师,欺负同学,人家“告状”上门,爸爸护短,久而久之,成了庄上的“小霸王”。后参加盗窃团伙被判1年,监外执行。

妈妈贪小便宜,让他唯利是图。6岁时,青年丁同妈妈去韭菜墩子割韭菜,妈妈看到邻里一韭菜墩子上长的韭菜又肥又壮,随手割了一篮子。他问妈妈,为什么要割人家的韭菜?“顺带!”妈妈若无其事地脱口而出。长大了,他“顺带”的事就多了,在学校,人家的笔、本子,他“顺带”过;在商店,柜台上的水果糖,他“顺带”过……11岁时,他见邻居院墙上挂着一个大南瓜,他晚上将其摘回家。爸爸问他哪儿来的,他也回答“顺带”,爸爸逼着他还给人家,妈妈硬是护着。一次他在学校把一个同学交学费的200元钱“顺带”了,放在衬衫口袋里,老师决定让同学们到操场集中,并说要“搜身”,后来,他从操场悄悄溜回教室,将钱“物归原主”,其实老师知道是他“作案”的,点事不点人地说了一下便了事。这回参加盗窃,因为年龄小被判管教一年。

(二)

以上4个青年误入岐途后,庄人震惊,亲朋惋惜,家人痛心,它给我们的启发很深。育人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工程,科学地育人成才是历史赋予学校、家庭、社会三大课堂的任务。应当这样说,世界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养的无能父母;世界上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善于施教的教者。育人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德育。

——加强美善教育。让孩子学会爱人、敬人、知好歹、识是非、识人识事、知书达礼,培养孩子美好善良而不是处处为我、利欲熏心、不惜损人利己;培养孩子“小看自己,舍得吃亏,尊敬他人,追求事业”,而不是一切为我,极端自私。

——开展艰苦教育。我们不能让孩子养成浪费的不良习惯,要孩子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重视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让他经得起委屈,在长辈或老师批评不准确与事实有出入时学会宽容,在得宠失宠中学会审查自己。

——进行兴趣教育。孩子做学问,首先要对它感兴趣,不感兴趣不爱它,甚至见了就烦,那是不行的。要让孩子对学习养成痴迷的境界、醉心的追求,那一定会成大器的。

长辈育子,授人以理,予人以爱,育人以德,教人以知,导人以行……这是我们每一个长辈都要遵循的。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

(三)

爱孩子这是人人会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

素有“教授之乡”美称的江苏宜兴,退休教师孙玉链家出了四位博士:大儿子储少军主修化工冶金,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老二储少岩,学的是物理,曾任美国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现在是美国匹慈保卡纳基梅隆大学的访问科学家;老三储少岗远赴比利时,在安特卫普大学从事环保科学研究;最小的儿子储少崇,如今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某医药公司搞产品开发。

       孙老师对四个儿子从小注重德育,倾其心血,使他们沉浸在平等、宽容、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中,围绕“要成才先成人”的德育宗旨,把孩子培养成诚实善良、勇敢正直的人。日常生活中,该严的孙老师决不手软,严个“利害”。一次,老大、老二放学回家迟了很长一段时间,孙老师一问,得知哥俩看电影去了。他们人小,加上检票的和他们熟悉,也喜欢他们,就让他们进了场。孙老师一听火了,这不是贪小便宜吗?不行,去补票。尽管孩子的爸爸老储说:“要不,我去!”“不行,当然他们去!”孙老师斩钉截铁,“而且马上去!”严令之下,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只得去电影院补票。

世界上有两类财富,一是道德,一是金钱。多少名人留下古训:“德不尚万贯毁之;德不崇,且命毙之。”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曾经这样断言:“一个人的后半生完全是由他前半生养成的习惯构成的。”孙老师同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一样,对孩子的错误不护短,坚持以德育子为本,让其终身受益。曾节衣缩食“倾家荡产”创建厦门大学而令人瞩目的陈嘉庚先生,因见儿子不思学业常逛舞厅曾嗔怒:衣服坏了可以补,一个人的坯子坏了那是无法补救的。一位学者说,“经济上贫困并不可怕,道德上的贫困是滋生罪恶之源。无知无识无德者,游尸走肉也。”一位退休的老公安领着刚从警校毕业的儿子去参观监狱,请狱官介绍重罪犯人的罪行,让儿子得到警醒。一位乡党委书记,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带着上大学的儿子去访贫问苦送寒衣,让儿子接受贫寒教育,增强他关心他人的爱心。这些识德育子的精神,都是难能可贵的。孙老师花钱让孩子去补电影票,补回的是一笔终生受用不尽的道德财富。

道德是美和善的结晶,如果喻道德为太阳,金钱则是月亮,无日便无月;如果喻道德为母鸡,金钱则为蛋,无鸡便无蛋;如果喻道德为沃土,金钱则是植于其上的草木,无土便无木。所以道德喻为母,金钱喻为子。要想让孩子“好人一生平安”,就应当千方百计开发道德资源,殚精竭虑育子树德富终身!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