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8 00:00:00 作者: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大清邮局原址有新说》一文10月31日在《高邮信息》刊登后,引起了许多热心读者的关注。日前,我市老邮政工作者刘海山的后人刘臣连不顾84岁高龄,来到市新闻信息中心“报料”。
刘臣连父亲如果健在,今年有110岁啦!他父亲十多岁时从安徽来到高邮,几年后成为一名邮差。再后来,刘臣连的哥哥刘臣栋也成为一名邮差(其时已称邮递员)。
刘臣连说,他看了《大清邮局原址有新说》后,有两点看法。一是当年邮政局内勤工作人员不穿绿制服,只有邮差(邮递员)才穿绿制服。绿制服上有铜质肩章,两条小腿绑绷带。起初没有自行车,邮差“送信”靠两条腿行走。二是人民路上的那所邮政局不是大清邮局原址。
刘臣连说,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刘海山在高邮城中市口水部楼附近的邮政局上班。但刘臣连现在对那所邮政局的具体位置已回忆不出来了。
昨日,绘制《高邮集邮地图》的市集邮协会理事金飞声,又为寻找大清邮局原址向记者提供了新的文献史料。
金飞声最近购买的《民国三续高邮州》文献中的“交通”一栏记载了我市邮政局设置的史料(见下图)。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高邮城北门外设大清三等邮政局一所。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北城外东街增设邮信柜一处。
《民国三续高邮州》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刻本,由乡贤胡为和、卢鸿钧修,高树敏纂。应该说,《民国三续高邮州》出版时间与大清邮政局设置时间较为接近。另据高树敏后人介绍,以高树敏的身世,当亲身经历大清邮政局设置过程。因此,有理由相信,《民国三续高邮州》中有关大清邮政局设置的记载是可信的。
由此推论,1900年时,大清邮政局设在现在“北门大街”牌坊附近。三年后又在距此地不足1公里远的东街(今人民路)上“增设邮信柜一处”。前文《大清邮局原址有新说》中时学海老人所指“大清邮政局原址”,当是1903年“增设邮信柜一处”的所在地。
另从《清末镇江邮界总局档案摘译汇编》中得知,当年邮政局内分设“汉文供事”和“英文供事”,以处理日常事务和邮件。又从该书中获悉,时任高邮大清邮政局的“汉文供事”乃葛雅各,信差为蒋大。
以上这些史料对高邮大清邮政局人员姓名及职别的记载,都能接榫。但对邮政局的等级却有差异。《民国三续高邮州》记载的大清邮局为三等,而《清末镇江邮界总局档案摘译汇编》记载的是二等邮政局。
记者在另一份资料中查得,高邮和淮安邮政局等级同定为“四等内地邮局”。这份材料的编号为“税务司谕 第1661号 邮政第57号”。
高邮的大清邮政局原址现在虽然难以明确廓清界定,但其范围越来越明晰。然而其等级却是越来越扑朔迷离。
祈盼知情者明谕,愿“大清邮政局原址还有新说”,为高邮这座“东方邮都”增添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