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卸甲镇的连队不“卸甲”

2007-11-13 00:00:00    作者:罗晓 木易    来源:今日高邮

——记驻邮某预备役高炮四连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要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在我市卸甲镇,就有这样一支预备役连队——驻邮某预备役高炮四连,它是共和国最早的预备役连队之一,组建于1984年8月。组建23年来,该连队多次完成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为我市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在我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连队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师标杆连队,并多次在重大演习、训练和高炮实弹射击考核中表现出色,连队官兵还应邀进京为军委首长进行科技练兵成果汇报表演,先后荣立集体二、三等功各1次。

“家富岂敢忘国防”

走进卸甲镇政府大院,一幢7层高的新办公大楼格外引人注目。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大楼的第7层,整层楼共600多平米的面积全部归驻邮某预备役高炮四连使用。来到7楼,记者见到作战指挥中心、战备值班室、战备物资库、会议室、荣誉室等一应俱全。

多少年来,卸甲镇党委政府一直关心和支持着预备役部队建设。四连组建23年,卸甲镇几乎每一届党委书记都被上级表彰为“党管武装好书记。”一些连队现役干部发自内心地说:“没有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就没有预备役四连的一切。”特别是连队自组建以来,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组建范围也随着乡镇区划调整等原因变动3次,连长、指导员换了11任。但不管连队编制体制怎样变,连队主官如何调整,当地的党委政府对四连的关爱却从未变化过。

在连队组建初期,卸甲镇政府办公用房紧张,几个人挤用一间办公室。尽管艰苦,镇政府还是腾出了一个独立的平房院落给连队。为了搞好全镇的国防教育,镇政府还在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兴建国防园,强化青年一代国防意识。2006年,镇政府新办公大楼落成。连队干部向镇领导建议,将连部和“国防园”整体搬进新大楼,方案很快获批。

在卸甲镇,党委政府对四连的关心看得见、摸得着。过去,连队预备役军官干孬干好一个样,个别预备役军官对预备役工作的热情不高。后来,镇里建立了预备役军官专用档案,将预备役军官考核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畴,每月党政一班人召开例会时,都把预备役工作列为必议议题。镇里还出台了《预备役军官奖惩若干规定》,对预备役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除给予精神奖励外,还在物质奖励上制定了具体标准。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预备役军官干好预备役工作的积极性。组建23年来,凡在预备役四连任过预备役军官的地方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骨干,80%以上得到提升使用。现任营副教导员秦其锦,就是从副连长位置上一步一步干过来的,去年他还被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

此外,卸甲镇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连队组织训练考核,或参加演习、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等,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要亲自作动员,送到目的地。仅最近7年,卸甲镇党委政府因演习训练等活动拨给四连的专用经费就达68万多元。

关心部队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关心部队战斗力提升。去年以来,卸甲镇党委政府瞄准信息化建设前沿,为四连建立了应急作战指挥中心,将人员动员集结、远程教育课堂连接成网络,开创了新形势下预备役连队建设的新模式,受到前来检查的军区、省军区和师首长的高度评价。

 

“荣誉要靠自己争取”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四连的预备役军官还是现役军官,在卸甲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心目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在连队荣誉室,记者数了数,23年来仅师以上单位为连队颁发的奖状、锦旗就有20多块(面)。

四连现役官兵把“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作为连队建设的根本指针,以实际行动为卸甲镇的“三个文明”建设添砖造势,赢得群众爱戴和镇政府的关注。

 2000年8月,预备役连队随团机关赴京参加汇报表演,先后进行了30余次带战术背景的实弹射击,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安全无事故。同年10月13日,就在京郊燕山脚下,军委领导的观礼台不足千米的地方,全连官兵以精湛的武艺,快速准确地摧毁既设目标。军委领导们频频举起望远镜观察炸点,不时露出赞许的微笑。

2005年5月,四连编制体制改革后,首次参加省军区高炮实弹射击考核,就取得省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卸甲镇,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四连官兵身影。2002年3月,卸甲镇东风大桥突然坍塌,造成人员伤亡,连队闻讯紧急召集30名官兵,火速赶赴现场。战士们或开着铲车清障,或用钢钎撬开石板,有的更是奋不顾身钻进危桥,冒死抢救遇险人员,经过5个多小时奋战,4名群众死里逃生。

2003年7月,里下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洪灾,运河支流发生决堤。团命令4连紧急出动执行抗洪任务。连长秦其锦接到命令后,快速启动集结预案,收拢人员,全连125名预任官兵提前一个小时抵达现场,奋战7昼夜,封堵了决堤;2007年7月,同样的险情又一次发生在宝应县范水镇金宝圩,四连官兵接到命令后,在第一时间来到决口圩段,历时18小时,排除险情。

“自己的部队”

四连的预备役士兵人人有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每年春播秋收期间,连队都要成立助耕助收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军烈属和“五保户”插秧收割;四连的干部人人有结对帮扶的贫困学生,几年来先后挽回的辍学儿童有50多名,帮扶资金达24000元。此外,每逢春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来临之际,四连官兵还组织捐款捐物活动,慰问老红军、老革命。

八年前,卸甲镇南龙村7岁小女孩朱慧,到了上学的年龄却时常坐在院子里发呆。 原来,就在半年前,她父亲去世了,母亲又改嫁外地,家里只剩下她和弟弟与奶奶相依为命。一时间,生活的重担压得祖孙喘不过气来。四连预备役士兵、南龙村三联涂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国兴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送去了一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帮助小朱慧圆了上学梦。此后,徐国兴便承担起朱慧的全部生活费和学杂费。每逢节假日,他还把朱慧接到家中过节,时常为她添置新衣。这一帮就是八年,现在,初中毕业的朱慧已进了镇里一家工厂工作。

最让四连官兵引以为豪的,还是自打连队党支部开展“争当致富带头人和争当经济建设带头人”活动以来所发生的喜人变化。

预备役士兵陈叶明,原是卸甲镇郭楼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家庭收入一般。2003年初,看着市场上罗氏沼虾的价格居高不下,他也想把村里的十几亩土地承包下来搞养殖。然而,由于缺资金和担心没“关系”签不下来合同,他打起了退堂鼓。时任指导员的秦其锦在与其谈心时了解这一情况后,鼓励他大胆放手干,并在三天后带着他到镇政府签了承包合同。一个星期后,秦指导员又无偿借给陈叶明1万元的启动资金,还请来了技术员帮助其搞起了罗氏沼虾养殖。当年底,陈叶明的养虾纯收入就达到了6万元。

看到陈叶明从月收入不足千元到养虾一年就收入6万元,左邻右舍羡慕不已。第二年,周围的10多个农户请他当技术员,也纷纷搞起了罗氏沼虾养殖。这时候的陈叶明不但继续养虾,还同时干起了收购螺蛳,加工成粉再销售的买卖,年收入超过10万元。紧随其后,村里那些养殖户也搞起螺蛳粉加工。2004年,郭楼村养殖罗氏沼虾和螺蛳粉加工总收入达到了100万元,全村10余户近30多人脱贫提前奔小康。

记者从四连的花名册上见到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全连年收入达到5万元的有27人,年收入达到7万元有16人,年收入超10万元的有9人。而在5年前,连队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预备役士兵还几乎没有。

卸甲镇的连队在军事训练和基层建设时都从未“卸甲”, 四连官兵视百姓如父母,卸甲镇的百姓也亲切地把四连称为“自己的部队”。如今卸甲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应征入伍的青年也一年比一年多,年年都超额完成兵员征集和预备役分批训练任务。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