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皖南行

2007-11-20 00:00:00    作者: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市摄影家协会赴皖南采风纪实

11月10日至11日,市摄影家协会组织50名摄影爱好者赴安徽黟县采风。这是我市摄影家协会成立20多年来,第一次组织如此庞大的采风团外出采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晓萌说,50座的大巴,一个星期前定人定座位,只要有人说“因故”不能成行,空位立即就被“顶替”。张晓萌感慨,现在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了。

采风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都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摄影爱好者。从市气象局退休的年近七旬的胡嘉熙早晨5点钟准时赶到集合地点,途中七个小时,他精神抖擞,话语不断。车子刚到黄山余脉羊栈岭,他就迫不及待地在车窗上架起照相机拍摄。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吴同祥多次提醒他注意安全,他才作罢。

此行中年龄最小的是吴宇璇,她只有10岁。但在两天的采风活动中,她抓拍的几个镜头令人称赞。几位与她同行者自叹弗如!

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张晓萌等人先期赴黟县“踩点”。黟县位于安徽与江西、浙江三省交界处,风景怡人,景点众多。此次采风主要地点就有世界文化 遗产——宏村。

宏村有800多年历史,街巷蜿蜒曲折。其九曲十弯的小渠贯串村庄每家每户。村中一口斗月形池塘更是名扬天下。它们与粉墙青瓦、高墙飞檐的徽派建筑浑然一体,吸引了天南地北、成千上万的摄影爱好者、美术爱好者、旅游爱好者蜂拥而至。

距宏村车程10分钟左右有一芦村,背依黄山余脉雷岗山。因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其自然景观时而如泼墨重彩的油画,时而如淡墨写意的国画,这里十分适宜拍摄太阳冉冉升起的景致。

11日清晨4点30分,50名摄影爱好者纷纷从热被窝中爬起来,一个个摸黑来到芦村拍摄点抢占有利位置。

直至早上7点零3分,太阳才从山峰中喷洒绚丽的朝霞。此时此刻,耳旁只听到一阵紧似一阵的“咔嚓”、“咔嚓”声。“咔嚓”声之后,有人为抓拍到理想的画面而欣喜不已,有人因没有抓拍到精彩的瞬间或其他原因而沮丧。

 

 

皖南风光

车逻小学老师陶香志就是其中一位。陶香志把抓拍到的图片由数码相机上向“伴侣”上转载时,由于不慎,误拨到“删除”键上,这让他懊悔不已,团队里的电脑高手黄河、杨欣等人给予他热情的帮助,并告诉他,回家后,可在电脑上恢复这些图片。这让他忧而复喜。

50人一同外出采风,有着50双不同的寻找美的眼睛。50人分出许多拍摄小分队,会让集体行动受到影响吗?记者出发前存在过疑问。但是在两天的采风活动中,50人基本上都能遵守“作息进间”。50人乘兴而去,高兴而归。这是团队精神的体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去皖南采风,恰逢黟县举办“中国黟县国际摄影大奖赛”。记者见到许多摄影爱好者在黟县的山上村里转悠。记者与当地山民聊天,得知天天有手捧“大炮小炮”、肩扛三角架的摄影爱好者一潮一潮的涌来。

采风既是创作的过程,更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回来的路上,有人提出高邮有得天独厚的邮文化、古文化、水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水乡风光,是否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借鉴黟县的做法,经常举办一些摄影大赛。如在春季桃花、菜花盛开时节,在秋冬季节芦花绽放之日,在单杆、双杆、三杆、多杆帆的渔船上,坐上能唱高邮民歌的姑娘……如此,一定会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慕名来邮采风的。

还有人提议,在举办摄影大赛期间,还可以同时举办“民俗文化周”,将高邮的女子舞龙队、踩高跷的、荡湖船的等具有高邮特色的民间文化展示给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摄影爱好者。

记者在黟县的两天采风活动中,还看到黟县巧借村寨地貌,设置“人为景观”。如在村庄场头,堆放干草垛,在山渠处摆放大水车,田头放养大水牛……这些“人为景观”,很值得借鉴。我们可在马棚度假村(湿地公园)等地设置“人为景观”,也可在南门一条街或人民路上恢复或仿制些“老行当”。另外,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民间文艺演出,形成类似于无锡“三国城”、“水浒城”的演出风格,吸引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