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文游路上的美丽风景

2007-12-03 00:00:00    作者:周明宝 徐鸿流 张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走近公安交巡警城区中队女子手势班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整天戴着白手套,头上大沿帽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的都是男警察。然而邮城有一个女子手势班,班里的女辅警同样手戴白手套,头戴大沿帽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她们不但为邮城的交通顺畅作出了积极贡献,更成为邮城马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今年11月19日,在扬州市召开的全市妇女工作表彰大会上,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城区中队女子手势班喜获扬州市“三八”红旗集体标兵荣誉称号,成为全市公安系统惟一获此殊荣的先进集体。

近日,记者走近女子手势班所在的邓桥岗,感受女辅警的苦与乐。

“女子手势班所在的邓桥岗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先进示范岗。邓桥岗女子手势班由李萍、姜萍、陈冬梅、苏佳和徐娟五名女辅警组成,平均年龄27岁。别看年龄不大,她们却代表着高邮对外形象,更代表我们公安交巡警队伍形象。”市公安交巡警大队大队长朱崇平介绍道,“女子手势班从事外勤工作,斗严寒战酷暑是必经的考验,站岗是第一要务。”

邓桥岗位于市文游中路与海潮路交叉路口,该路段车流量大、交通状况复杂。2005年,5名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女辅警组成了女子手势班,从每天清晨6时至8时、中午11时至12时、下午5时至6时上下班高峰期,女子手势班的姑娘们都站在指挥台上或行人道口指挥交通、维持秩序;如遇到特殊情况,她们12小时随时听从调遣。

两年来,一个组员平均一年累计出勤120余天,共计960多小时,如果按每变换一次信号灯打出五次手势计算,每次出勤需打出200多次手势,一年下来就要挥臂十万多次。

“吃苦倒不怕,行人或驾驶人员不理解才是我们最苦恼的事情。”女子手势班班长苏佳告诉记者,有时当她们对路口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予以制止时,却招来“小丫头,别多管闲事”等等的责怪,那时心里就特别不好受。但是,当看见有人在她们的指挥下,遵守交通规则时,她们又会感到由衷地骄傲:“再苦、再累不算啥,看见大家都守法通行,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女子手势班组建以来一直保持一个优良的传统,即每周抽出一天进行严格训练,其中半天进行站姿、队列、手势训练;另半天进行普通话、文明用语、交通法规的学习。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女子手势班逐渐成熟起来,她们从刚开始腼腆不安到如今遇到突发事件从容应对,并协助交警成功处置;从原先站两个小时就疲惫不堪,到如今值勤半天也适应了。

然而,工作中突发情况经常发生,特别是在红绿灯非常容易发生故障的梅雨季节。今年7月8日,正值交通高峰期,邓桥岗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发生故障,四个方向全成了绿灯,一时间路上车辆、行人一片混乱。正在执勤的手势班队员李萍当即果断地站上指挥台,与小姐妹姜萍一起充当起临时“红绿灯”,就这样,李萍和姜萍在台上连续指挥了近三个小时,当红绿灯修复启用时,她俩的双臂累得抬都抬不起来,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女子手势班的姑娘们在指挥交通、维护秩序的同时,还经常扶老携幼,帮助他人。今年春节前的一个下午,由于大量农村居民进城购置年货,地处繁华闹市区的邓桥岗交通压力骤增。队员姜萍突然发现路边坐着一位老太,愁眉苦脸。小姜立即上前问道:“奶奶,你怎么了,有难事,我来帮你。”经耐心询问得知,由于春节期间城区道路实行交通管制,公交车临时改变线路,老太太上午到高邮来走亲戚,迷路了,已经胡乱走了两三个小时,身上的钱也被人偷了,已不知怎么办是好。小姜二话没说先将老太太扶进岗亭,为老太太买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同时请派出所帮助联系老太太亲戚。老太太的姨侄闻讯赶到岗亭后,一把握住小姜的手说:“谢谢,真是太感谢了,我们全家已经在外找了几个小时了。”

今年邮文化节期间的一天傍晚,两名韩国客商游览了东湖湿地公园后回邮城时,找不到自己下榻的宾馆了。正在疏导交通的李萍、姜萍看到两人在路口徘徊,在了解情况后,便打车将韩国客商送到了宾馆。韩国客商十分感激,掏出钱夹要送东西给两名“警花”做纪念,被二人婉言谢绝。随后,韩国客商又拿出100元钱,给她们作打车费。李萍、姜萍说什么也不肯要。最后,两位韩国朋友伸出大拇指,用英语说道:“Chinese police,verygood!”(中国警察真是太好了!)

也有很多人对她们很不理解,认为她们太傻,付出那么多,而且收入也不高,有时候连家庭都照顾不了。可女子手势班——市公安交巡警大队女辅警们凭着对事业的热爱,用女性特有的耐心、细心、热心、爱心,为高邮交通畅通有序默默奉献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