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编藤器:考验耐性的技术活

2007-12-04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一提到藤椅,很多人会想到这样的场景:皎洁的月光下,摇着大蒲扇躺在藤椅上,看着夏夜的星空,闻着晚饭花的香味,生活是那么悠闲、惬意。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这种安详与宁静的生活,似乎只能在过去的书中看见了。儿时记忆里的邮城老街上,几家编藤器的店铺也已不见了踪影。

知情人告诉记者:“劳动付出与收获难成正比,编藤器的人早就改做他行。”邮城到底还有没有人做呢?不久前,我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吴同祥告诉记者,中山路南段、城南医院的南边有一家编藤器的店铺。近日,记者特意找到这家老店铺进行采访。

位于中山路74号的一间小店铺,店门口摆着一个代充煤气、修煤气灶的牌子,除了店铺内斑驳的墙壁上挂着的一卷卷黄藤和一个破旧的童藤编椅外,已看不出这是家藤器店。

门口热心的邻居周歧山老伯走进藤器店内,帮记者叫出了店主人纪宏林师傅。听说要了解手工编藤器的事,56岁的纪宏林师傅非常兴奋。“我是家里的独子,父亲旧时是高邮城有名的藤匠。”纪宏林介绍说,他的父亲是跟江南的藤编匠学会的编藤器手艺。困难时期,靠父亲这门手艺,纪师傅家过得比一般人家要好。当时,用藤条制作的椅子、枕头、被扑子等工艺精巧的日常用具,经久耐用,深受群众喜爱。由于手艺好,许多外地的单位都来跟纪宏林家订藤器。虽然有学徒帮忙,他家忙时还要雇短工。上世90年代纪师傅接手后,还收了4个徒弟,只是现如今,却没有一个徒弟再编藤器了。

纪师傅告诉记者,他从13岁开始跟着父亲学藤编,从打下手开始到精熟全部的制作手艺,历经十多年。由于编藤器需要和黄藤条经常接触,纪宏林初学时,一天练习下来,整个手上就扎满了刺,这时不敢洗手,也不敢碰任何东西,因为,稍微一碰,伤口就钻心地疼。最多的一次,纪宏林父亲从纪宏林的手上挑出了10多根刺。时间久了,当他的手上渐渐磨出厚厚的茧子时,那些细小的刺才扎不到手里。最初,纪宏林在市煤石公司工作,只是在下班后帮帮父亲,上世纪90年代单位改制后,他才正式继承了父业。

“现在家具店里什么都有得卖,手工的太费事耗时,快没人做,也没有人买了。”纪师傅说,“从做框架开始,到编成型需要完成近20个环节。”纪师傅告诉记者,做藤椅框架是一个费工夫、技巧性较高的环节。长竹子经过火熏弯成圆角,再逐一拼接成一个个完整的形状,用竹销子固定好,再根据顾客需要做成家具的尺寸,之后还要打毛刺、编黄藤等等。一道道工序技术性很强,但也是个纯力气活。编一个完整的躺椅一般需要两三天的时间,纪师傅说,由于需要长时间蹲着,一天下来人累得腰酸腿疼,这时候的他就喜欢到澡堂里去好好泡一泡。

“人们最常用的藤椅,不但讲究外观好看,而且还要实用,每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说着,纪师傅从屋内搬出一张正在帮人修理的旧藤躺椅介绍道:“好藤才能编出好藤器。”他指着藤躺椅的顶部说:“你用手摸摸看,原来的藤已经发硬、脆了。”接着,纪师傅取出一卷新黄藤说:“你再比比看,这种藤是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黄藤,粗且有韧性。”由于经验丰富,纪师傅编的藤椅周正、平稳,花纹好看,藤条之间的格子又细又密,他自豪地说,只要保养得好,用上一二十年都磨不坏。

“但是,这种黄藤不仅成本高,并且现在也很难买到。”纪宏林师傅指着挂在墙上的藤条说:“现在打工随便挣两个钱都比我这手艺挣的钱多,如今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再受这份罪了。虽然仍有一些老年人喜欢用藤椅,但更多地人却更是喜欢用各种现代家具了。现在我有精神就多做些,让那些喜欢用的人还能用上,以后就不好说了……”纪师傅的话语里充满了落寞和无奈。

图为纪宏林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娴熟地修整旧藤椅。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