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大清高邮邮局等级浅探

2007-12-25 00:00:00    作者:周华春/文 任仁/摄    来源:今日高邮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 3月20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至此大清邮政正式建立。同年4月9日,大清镇江邮局成立,成为全国最早的24个总局之一,并逐步向周围及沿运河方向发展邮政业务,建立邮政分支机构。

高邮一直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水陆驿站之一。因此,仅在大清政府开办近代邮政的第三年,便在此设立邮局,邮务隶属于镇江邮界总局。据《清末镇江邮界总局档案摘译汇编》(以下简称《摘译》)中记载大清高邮邮局具体成立日期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9月26日。大清高邮邮局正式开办后,有关邮局等级便一直未能有明确的界定。

根据文献记载有3种说法:

其一:《摘译》中一份由税务司法来格于1899年10月5日签署的“税务司谕   第1661号  邮政第57号”文件中将高邮邮局定为四等内地邮局。并注明了高邮邮局员工组成:葛雅各为“汉文供事” (相当于现在的邮局局长,主管并负责日常事务), 蒋大为“信差”。当时邮政局内供事分设“汉文供事”和“洋文供事”, 其中洋文供事均通晓英文,在各总局操作应办之事或在各处管理分局事务,以备该处外国书信往来。而汉文供事,则无须通晓洋文,但在总局随同洋文人员办理公事,亦可派往内地各处管理分局事宜。

其二: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出版的刻本《民国三续高邮州志》中“交通志——邮政”栏下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北门外设大清三等邮政局一所。

其三:同样在《摘译》中第99页附2:《1896-1913年镇江邮界所辖局所创建日期及负责人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中,高邮邮局却被定为二等邮局 。

综合各种原因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分析三种上述说法,我认为这三种说法都能成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税务司谕   第1661号  邮政第57号”文件的真实性勿庸置疑。此书中的镇江邮界总局档案资料都是从近千卷的中、英文的原始邮政档案中整理并摘译的,另据《天津邮政史料》(第二辑)第20页的“1899年6月26日邮政总办阿里嗣签署的第23号邮政通谕”中的通告第四条:“内地邮局一般为四等局。这些邮局不办理汇票业务、不受理保价包裹和代收货价包裹、不填写任何统计报表。这些局只出售邮票、收投邮件、发运邮袋、办理一些可用汉文办理的简单邮政工作”。由此文件可见,及从职员的配备来看只有汉文供事和邮差各一名,可见大清高邮邮局在其开办之初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有限,其等级就定位在了四等内地邮局。

2、自大清邮政官局正式开办以来,逐渐形成了民信局与驿站、邮局并存的形势,而且官办的邮政一开始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利用政府干预和加强经营管理等手段,挤压民信局,使民信业逐渐衰弱萎缩。同时邮驿的功能也在下降,也逐渐被近代邮政所取代。在民国十一年出版的《民国三续高邮州志》中记载1900年在北门外设大清三等邮政局一所的这个时间,应不是它开办的时间,《摘译》中记载的时间应该是正确的。1900年已是高邮邮局开办的第二年了,而此时的高邮邮局可能已升级至三等邮局了。同样在《天津邮政史料》(第二辑)第20页的“1899年6月26日邮政总办阿里嗣签署的第23号邮政通谕”中的通告第四条中提到:“位置重要的邮局或业务已增至一定程度的邮局,经邮政总办批准,可转入另一等级,也可享受与其它局不同的待遇。”当时的高邮州[民国元年(1912年)度州为县]已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驿站,此时镇江至清江浦(今淮安市)邮路以水运为主,已开通镇清汽轮,逐日班邮运。高邮是这条邮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邮件交换点,加上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高邮邮局的业务范围在不断地拓展,业务量也不断攀升,为高邮邮局升级为三等邮局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摘译》中一份1903年3月“内地邮局供事及雇员”发薪表中见到了高邮的汉文供事月薪是铜钱8100文(关平银6两)、信差月薪是铜钱5400文(关平银4两),此水平超过了同期的宝应局、徐州局、仙女庙局、泰州局、泰兴局、常州局、丹阳局等。而在《民国三续高邮州志》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高邮邮局分别于1902年、1903年、1911年增设了信柜。由此可以佐证高邮邮局的业务量在急速地增长。因此,在《民国三续高邮州志》中记载1900年的高邮邮局升为三等邮局应是必然的了。所以《民国三续高邮州志》中记载高邮邮局为三等邮局也是真实可信的。

3、在《摘译》中的《一览表》中,高邮邮局被定为二等邮局。在1911年,高邮裁驿归邮,公文全部改为邮递。此时,高邮邮局在大清时期已发展到了其最高点。在民国元年(1912年)改清邮传部为交通部,民国二年(1913年)交通部邮政总局改以行政区域为标准,划并全国邮区。另在《江苏省——邮电志》中记载交通部邮政总局于1913年公布的江苏邮区统计资料中显示,高邮邮局为二等邮局。现在对比一下《一览表》的资料截止时间与1913年民国交通部邮政总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时间非常接近,前者的资料可能就是来自民国交通部邮政总局于1913年公布的统计资料。但高邮二等邮局何时被真正确定下来的呢?据推测可能民国元年前后这期间(约1911-1912年),此时从高邮邮局增加的信柜数以及1911年在三垛开办了邮政代办所来看,充分显示了其业务范围已扩展至高邮东片的城乡。可见高邮邮局业务的规模已比较大,使其升级为二等邮局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大清高邮邮局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其等级也在不断地晋升。从以上3种等级的说法可以看出高邮邮局晋级轨迹的一个大致轮廓:大清高邮邮局于1899年9月26日成立,成立之初为内地四等邮局;到了1900年,由于其业务范围的扩展和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其晋级为三等邮局;至清末民初(约1911-1912年),高邮邮局晋级为二等邮局。

大清高邮邮局自成立以来,留存下来的实物资料非常之稀少,以上仅是本人根据文献记载作出的分析和推理,期盼早日发现有关大清高邮邮局遗存的实物资料和当时晋级的相关文件档案,来解开高邮邮局在大清时期的发展轨迹及其当时的所开办的业务范围、业务量情况等等所不为人知的秘密,为具有源远流长的邮驿文化的东方邮都——高邮,在中国近代邮政史上添上浓重的一笔。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