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6 00:00:00 作者: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访高邮籍上海永琪美容美发公司总裁王勇
在上海的美容美发业的经营额中,扬州人占70%左右,高邮人又在扬州人中占70%,而高邮人王勇又在高邮人所经营的美容美发业中占70%左右。
王勇创办的上海永琪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到今年底,在上海市有250家连锁直营店,在杭州、苏州等地也有100家左右的连锁直营店,全公司2007年营业额6.5亿元。
今年三十多岁的王勇,取得如此骄人的辉煌业绩,令人赞叹称奇!记者日前带着家乡人民的骄傲,慕名专程赴上海采访年轻有为的王勇。
王勇现在的公司在上海闵行区青杉路一座五层的办公楼上。记者一行来到公司大厅时,只见大厅内人流涌动,许多人正在洽谈加入连锁直营店事宜。
王勇的办公室紧傍大厅,他在与我们约定的时间推迟15分钟后来到办公室:“抱歉,因会议延长时间让你们久等啦!”
王勇人较瘦,但很精神。一阵寒暄过后,王勇向家乡的媒体敞开心扉,叙述了他的创业经历。
1991年,王勇从家乡甘垛(原平胜)只身来到常州投师学习理发手艺。王勇说,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把师傅的手艺学好了。王勇感到在常州难有发展前景,于是就从常州到了上海。
在上海,王勇也是几乎每半年就“打一枪换个地方”。王勇认为,就理发而言,他半年就能掌握其中的技艺。因此,他在上海的头几年里,陆陆续续跟了上海几位技术上佳的师傅每人学习半年时间。
到了1994年,王勇向父亲借了8000元,自己在闸北区开了个约10平米大的发廊。营业一年,不亏不赔。在这一年里,王勇感到一人独当此任,有技不如人的压力,于是关门歇业,又继续投师学艺。
王勇说,他这段时间是一边继续投师学艺,一边同几个“外行”老板联手开了家理发店。那时过的日子是“小富即安”。
“小富即安”的日子过得不长,王勇那一颗永无止境的心又令他不安于现状了。1999年,这一年,对于王勇来说,是他人生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他与一名合作伙伴创建了“永琪美容美发”公司。从此“永琪”的品牌在上海的美容美发业中渐渐崭露头角,并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红遍上海滩。
王勇告诉记者,2001年是他们公司跨出的第一个“大跃进年”。到了2002年,他们公司在上海繁华热闹的徐家汇,用270万元租了个1200平米的营业大厅(聘用员工130人)。有人为他算了笔账,270万元的租金,130人的工资,外加水电费等耗资,一天纯赚2万元才仅仅保本不亏,能行吗?许多人为王勇捏了把汗。
结果呢?效益出人意料的好!那年,还去租金,剔除一切费用,净赚了250万元。
那么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呢?
王勇骄傲而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就像上海的出租车驾驶员一样,熟悉上海的每条大大小小的道路弄堂,和这些大大小小的道路弄堂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因此吸纳的永琪美容美发连锁直营店的选地,都是恰到好处,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一百。至今没有一家亏损的店铺,而且其营业额只有超过预期标准,没有“负增长”的。
王勇练就的一双慧眼,成了他胜人一筹的砝码。王勇头脑的活络,又为他在上海美容美发业的腾飞式发展,增添了一股无穷的活力。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在改变,生活要求逐年提高,在理发行业中,显著的就是由理发发展到美容美发。也就是说,人们在理发方面,由纯消费型逐步向休闲型的生活方式过渡。王勇深谙此道,他适时在上海这座有着上千万人口生活的大都市里,采用“永琪美容美发会员制”的模式,通过稳定消费群体壮大自己的企业规模,并借会员的“金蛋”孵化催生连锁直营店,使之雨后春笋般发展。
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王勇创建的上海永琪美容美发有限公司下属的员工和连锁直营店迅速扩容,使企业的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尤其是6000名员工中,年轻员工占据绝大多数,他们有活力、接受能力强,因此,流动性也大。而且在美容美发这个行业中,技艺强、素质高的技术型人才,是其他同行“猎头”最感兴趣的。为了稳定员工队伍,留住技术型人才,王勇花大力气运作“企业文化”。
王勇认为,高薪能够聘请到人才,但未必能够留住人才。而一个企业,具备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剂、催化剂。它能融合各种资源,保证企业长足持久的发展。这又是王勇成功道路上的过人之处!
上海永琪美容美发公司现在不仅是上海美容美发业的排头兵,而且已成为全国美容美发业中的排头兵。2004年被上海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评为“四星级服务企业”,2007年5月被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商会授予“中国明星美容业连锁机构”。
如今,王勇雄心勃勃,他要以技术为依托,以品牌为核心,“辐射全国”,把上海永琪美容美发有限公司打造成消费者赞誉的中国美容美发第一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