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真”姓

2008-01-18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

中国人的姓氏,早在古代就产生了。不过,那时的姓和氏不同,姓比氏大。

姓,发生于母系社会,起着“别婚姻”、“明世系”、“另种族”的作用,是家族的称号。

氏,是姓的分支。同一姓族的人,由一个祖先生的后代,逐渐地分为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成为贵族的宗族制度代号和称号。

中国人姓氏的来历大致有几下几种:

一是母系氏族的社会,以母亲的姓为氏,一般都是女字旁,如:女、姜、姬等。

二是以出生或居住地名为姓,如:东方、西门、西宫等。

三是以古国名为姓,如周朝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四是以官职为姓。周朝主管商业的官叫贾正,其后代就以贾为姓。

另外,还有以天子赐氏,或死后追谥庙号为姓,或因避讳改姓等。

虽然现在姓氏仅成了一个人的标识,但追溯其源,可以反映社会和家庭历史的变迁。本报即日起开设我市的“稀少姓氏探访”专栏,探寻我市市民中稀少姓氏的来龙去脉,撷取与姓氏有关的逸闻趣事,以飨读者。

并请广大读者提供采访素材!

本专栏得到市公安局户政股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你姓真,没搞错吧?只听过有人姓‘曾’,不知道还有姓‘真’的。”年过花甲的真启梁先生,每次出门办事情说起自己的姓,都有许多人对他的姓氏感到疑惑,甚至还有很多人问他,“真”姓是不是少数民族女真族的后代?面对这些,真启梁先生总是乐呵呵地解释道:“我姓真,真正的真,是汉族人,与少数民族毫无关系。”

本报开辟稀少姓氏探访专栏,记者第一个找到了民俗、民间文化专家——真启梁先生进行采访。

喜欢民族文化和文学缘于特别姓氏

“目前在我市仅有7位姓‘真’的市民。”当记者说明来意后,真启梁先生告诉记者,他从小在临泽镇长大,除了弟弟真启栋、妹妹真启琴及他们的后代外,他不知道高邮还有没有其他姓“真”的人。

“‘真’姓《百家姓》里没有,《千家姓》里才有。”真启梁先生说,他从小就听父辈说过自家姓氏的传说。一种说法为真家祖先原姓“慎”,南宋时期因皇帝宋孝宗名慎,为了避讳,“慎”姓后改为姓“真”。还有一种说法,先祖时本来姓就“真”,并且在尧舜禹时代就有,当时辅佐舜的有5位大臣,其中一个姓“真”。

谈及第二个传说,真启梁先生叹了口气说,自己十多年前去北京出差时,在王府井大街的新华书店里翻阅过一本《姓缘》的书籍,那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关于“真”姓第二个传说。由于当时身边没带纸笔,时间又比较紧张,没有能够详细记下来,直到现在都感到挺遗憾。

“当然,这些说法现在都难以证实。”做事严谨认真的真启梁先生特地翻开了《辞海》,指着关于“真”的解释告诉记者:“有据可查的在这里:南宋真德秀大臣、学者;汉代真佑,继承了朱熹的思想,与魏了翁齐名,著有《真文忠公集》……”真启梁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一些关于自己姓氏的资料。

“因为自己这个姓,所以我深深地喜欢上了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学。”真启梁先生说。

 令人佩服的祖父、父亲

“‘真’姓在高邮是稀少姓氏。但在镇江一带却有很多人姓‘真’。”真启梁先生介绍道:“我们家祖辈就是在清朝末年战乱时期,从镇江迁移到临泽来的。据父辈讲因为临泽地处高邮、宝应、兴化三县市交界处,自古比较太平,又是富庶之地,所以当时共有5户姓‘真’从镇江迁到临泽,我的祖父真玉书是其中之一。后来其他4户又相继迁徒到上海、南京、镇江等地去了。”“只有我祖父留了下来,因为当时祖父在临泽镇上开了家‘洪记源’南北货店铺。据临泽史志上记载,‘洪记源’用工10余人,祖父真玉书曾是临泽镇上是首屈一指的大贾。”真启梁先生很自豪地谈起了自己的家族史。“我的父亲真允升自幼聪明,《四书》、《五经》等他都读过。父亲12岁时,祖父因病去世,家道中落,只能艰难度日,但读书的习惯父亲却一直保持了下来。父亲一生都特别重视我们晚辈的学习,一直教导我们要认真读书。”

“2007年父亲过世,但他对古诗文的造诣之深,让我们一直铭记。”真启梁先生给记者讲了一则小故事。2000年,真启梁的女儿真景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南京工作。有一次女儿请全家到南京“红泥大酒店”吃饭,父亲真允升听到红泥一词,就脱口说出了白居易的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十分佩服。

真启梁先生说自己学文科,这一选择和父亲的教育也有一定关系。

请“亲戚”吃饭

    “姓氏稀少自然生出许多趣事。”真启梁先生说,朋友聚在一起闲聊时,经常有人喜欢研究他这个姓,爱开玩笑的说他做事太较真,所以才姓“真”。不过真启梁先生并不在意别人的玩笑,“我倒觉得这个姓特别呢,容易让人记住自己。”“我记事起就知道‘真’姓的排辈为‘家、作、正、学、允、启、宏、昌’,弟弟真启栋的儿子按排行叫真宏镇。”真启梁先生说,由于“真”姓稀少,这么多年来每次外出,只要听到有姓“真”的并且排辈一致的,他们兄妹都会留心了解,记下联系方式。“这些都是真家的亲戚啊!”

1984年左右,弟弟真启栋有一次出差到镇江,得知镇江老干部局有一位叫真启俊,倍感亲切,还特地请来“亲戚”共进午餐。后来通过这位“亲戚”,居然联系上了自己真正的“亲戚”,堂兄真启贤(叔伯的儿子)。

“在我国每个姓都有它的产生、繁衍和演变的过程。不光一个“真”姓,许许多多的其他姓氏也都是内涵丰富,姓氏文化是我国的古文化之一。”真启梁先生笑着说道:“如果有需要,随时欢迎找我切磋。”

图为真启梁在翻阅《辞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