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4 00:00:00 作者:邵林 来源:今日高邮
江西景德镇为瓷都,河北安国为药都,名闻中外,誉满天下。当今江苏高邮有志于打造“东方邮都”,本人不揣谫陋,奉献一些想法,以供参考。
浮梁之为瓷都,其产瓷;祁州之为药都,其实并不产药,而为中药材之最大集散地也;高邮之为邮都,却不产邮票,惟(地)名中有“邮”,历届地方父母官有意“差别化竞争、错位化发展”,于是其命(运)中有“邮”。因此,高邮之为邮都。高邮可以发展的涉邮经济,应是一种为集邮服务的产业。
64年前,即1943年,集邮家张赓伯在《国粹邮刊》上发表《千年后之邮市》,纯属游戏文章,近乎痴人说梦,但是,他设想将在一千年之后可能实现的“最大之邮票拍卖,于无线电台举行,全世界集邮家,均能在家中于特制之收音机听到,并能见到拍卖会场情形……拍卖颇慢,每小时只可拍票二号,故此种大拍卖,每年只举行一次”之类不必一千年,也不必一百年,如今不已司空见惯了吗?而且,拍票一项不须半小时,举行周期也不须长达一年,如今赵涌在线的网上拍卖,已提速到每45秒钟成交一项,为适应上班族竞拍,每天19至23点结标,可成交320项。因此,我在以下描绘的设想,也许今日会被视为痴人说梦,但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被誉为先见之明,亦未可卜呢!
高邮不产邮票,但可以为集邮服务。首先为集邮的交易服务。我们虽不提倡投资新邮,但是依靠“量贩”新邮以谋稻梁的经营者已成千上万。全国集邮者数以百万计,全国赖邮而生存者,以藏邮作投资、储财者,至少也有数十万之众。当前,在邮票交易中最大的问题是品相、真伪的鉴定和“保鲜”,为邮品交易服务就可以办一个“邮票保鲜房”。放钞票的称银行,放邮票的笔者且称它为“邮票保鲜房”,由有信誉、有水平、有能力、有设施的机构来办,大家信得过,就像将贵重物品存放在银行保险箱一样,将主要用于投资、买卖的邮票放在“邮票保鲜房”里,由邮票保鲜房代行保管和维护,这样一来,买卖这类用于投资的大宗邮票就不需反复搬运,利用邮票保鲜房出具的凭证,买卖邮票就可以实现如同股票交易般的“无纸化”。
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过去吴基传先生曾经提出的邮票交易“股市化”就不是没有可能了,高邮若能抢着先机,将交易机构设在高邮,那么这个邮都就有了活鱼之水。
如果退而求其次,不搞邮票“股市化”,高邮也可以建邮市,虽然没有像上海的卢工、云洲,北京的月坛、马甸、福尼特那样有基础、有经验、有人气,但若决心大,何愁做不成。比如网上邮市,你只要提供一个尽可能完美的网上平台,同样可以形成全国每日交易量最大的邮市。上网无地域,但总部可以设在邮都,营业向高邮纳税。
建立邮票保鲜房也好,搭建网上交易平台也好,都需要人才,人才可以培养,但在短时期内只能靠引进。引进当然要给优厚的条件,但是别忽略了自己特有的优势,高邮要建立的良好集邮氛围应当是世界第一流的,这种氛围会像花粉吸引蜜蜂那样,“招蜂引蝶”,至少把全国的集邮家都引到这里来。
每一二年举办一次邮文化节,每次两三天,周期太长,时间太短。集邮人在长假期间无处消闲,何不建立集邮度假村?要给集邮家提供居住条件、工作条件,让他们安下心来,不要求福利分房,只需要低价供应,酒店式公寓,自己不住的时候也可以让家属、亲友使用,也可以委托管理处短期出租。要给每人配备专用的书房,也就是他的集邮工作室,将来就是他的纪念室,长期保留。有这样一个氛围,集邮家大多是愿意前来生活、度假、养老的,这是一个真正的“集邮者之家”。说得远一点,百年之后,高邮会有一个集邮家墓园,也是一处景点。
有了人,什么事都好办。
举办邮展:举办全市邮展,把一个市的集邮爱好者都汇聚来了;举办全省邮展,把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的集邮者都请来了;举办全国邮展,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的集邮家都不请自来了;举办世界邮展,全世界的集邮家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地方叫高邮了。
出版集邮文献:建立一家专门的出版社,争取出版中文版的世界邮票目录。
生产集邮用品,开发集邮礼品,提供制作邮集的服务……有许多涉邮产业可以发展,只要方向对头,办法科学,领导有方,东方邮都的前景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