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8 00:00:00 作者:王之义 来源:今日高邮
我是一名水利工作者,工作之余,喜爱书法艺术,喜好写兰画竹与赋诗做联,喜欢欣赏景点建筑。正是因了业务工作和业余爱好,我与周五帮结下了兄弟之缘。
一日上午,去周巷水利工地检查工作回程时,从子婴干渠路过营中村,一座园林化别墅式的住宅,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本着欣赏的眼光与学习的心态,我和司机下车走近了这座豪华别墅景区。先是从院外看到院内,院落通活 ,小桥流水,假山叠立,藤架秀雅,花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后又从室外观赏到室内,浅淡的绿色墙面与深灰式的屋顶,平面与空间结构错落有致,布局新颖,典雅大方,使我赏心悦目。
我们观赏议论之声,惊动了主人,五帮从楼上下来,向我递烟,烟我未抽,他又用杯子泡了一杯高档的碧螺春茶,我接上手,但也没喝(这一点,让他至今记忆犹新,还在耿耿于怀着呢)。我知道他正在家与客人谈事,不便多扰,招呼一下就告辞了。他送我上车后,递给我一张名片,我才知道他在世界500强之一的上海百安居(英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并担任太仓分公司总经理。他也是唯一的中国加盟者。当时,我没有名片,顺手从包里拿了一张有讯址的专版介绍我的书法等方面的报刊给他,此后,彼此间便有了相交相识的因缘。
周五帮,个子不高,皮肤不白,言语不多,外表上给人的印象便是貌不惊人。但从他可掬的笑容,又可看出他和蔼、自信、刚强的性格。再从他的言行进行考究,他给我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令我敬仰不己。
(一)
周五帮没进高等学府就学,上世纪90年代初,他背着一个蛇皮袋,穿着一双旧布鞋,到举目无亲的大上海闯天下。虽然学历不高,但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跌打滚爬近20年,除了练就一套装饰装璜技术本领外,社会大学提高了他的综合素养,提升了他的气质。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很有文化品位的实业家。
交游广,见识多,多重修养丰富了他的内涵。他所从事的装饰装璜业,接触到的单位有国企有外企、有机关团体有工商个体,大多数都是名流实业。是凡他接触过的单位团体等客户,如同风筝无论飞多远升多高,这根线总是保持联系不断,且收放有度。这些名流实业中,不乏经济高端人才,科学技术精英,文化艺术名流,等等。说到这些他滔滔不绝,似乎变了个人。
他喜欢写字,也搞些名人字画收藏,喜欢木艺,也许是装饰装璜产业的需要。让艺术走进各类厅堂,使主人与众人得到艺术享受,提升装饰装璜的艺术品位,这是他的理念。他对木艺材料颇感兴趣,红木红豆杉,紫檀黑檀小叶檀,楠木桃木黄梨木等等,说起来津津乐道。木刻、木雕、根雕等他喜欢欣赏也有收藏。对客户业务中的卧室、办公室、会议室、餐厅、客厅、休息厅等,对书画艺术作品、木刻木雕石雕等艺术品,能陈列的陈列,能悬挂的悬挂。艺术品一点缀,文化氛围便立马呈现,他自娱自乐,也让人同乐。
重礼仪,讲品位,诚实谦和塑造了五帮的形象。他认为衣食住行处处体现文化。的确,他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去做的。穿着打扮,十分得体,言谈举止,不粗不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请客待人或被人客请,总是把主席位让给他认为值得他尊敬的人。不像一些大官大款,认为自己是主人,喜欢坐在主席位上,毫不谦虚,或一股官腔味,盛气凌人;或一股铜臭味,臭气熏人。他饮酒陪客,总是让人尽兴不伤身,坦言不伤情,常常是酒不醉人情谊醉,开心归去又欲回,使客人难以忘怀。他很多生意总是在他虔诚的微笑与小酒的尽兴中,一锤定音的。他于用烟用酒用茶包括用具、用语都十分讲究,基本上都是因人而择,因时而易,给人感觉就是专门为客人而安排的,似乎是投其所好,但实在是恰到好处,给人总有种:“钟期奏流水,得遇佳音”的现时的美好感觉与日后的美好回忆。
他小我十岁,但处事论道非常到位,令我敬佩不已。他的“善良、诚信、感恩”等许多为人处世的观念我非常赞赏,所以,我们总有见时短别时长,有说不完的话的感觉,且每每相遇,总有新鲜的话题。
(二)
五帮老弟又是一个有孝心爱心的好男儿。
他是一个乡里出了名的孝顺儿子。家中一切困难总是自己扛,不让兄弟姐妹受苦受累。在“吃上顿愁下顿”、“一年只穿一双鞋,两年换不了两套衣”的年代,他毅然弃读去学手艺。为了家人,东奔西走,节衣缩食,救济全家。在外做工,回家担水,家务活事事自己带头做,唯恐老父老母受苦受累。父亲到了晚年,重病缠身,他不仅将所有费用全由自己包下,而且隔三差五常常打电话问长问短,经常千里迢迢自己开车赶回家看望老人。
他是一个把小我看得很小、大我做得很大的人。他不仅孝敬父母,也非常敬重庄上的父老乡亲。十多年来,他先后捐资数万元帮扶过许多孤寡老人,村庄上所有危重病人都得到过他的资助。乡亲们都视他为亲人,他也视父老乡亲为家人。每逢佳节,只要回来,他总是要走门串户到每家叙一番,问寒问暖,助资助力。他总是以助人为乐。
从一个小木工,到当上总经理,他前后也不到十年的时间。虽积蓄并非丰厚,然而,他的乡情却非常浓烈。心系家乡,热爱家乡,乐于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以此为自豪。
据我了解,近年来他最突出的是先后为家乡办了两件大实事。
一是全额资助为“生产队”安装上了有线电视。每当想起,少时晚上跑到十里之外去看电影,一日三顿捧饭碗到场头听广播的情景,和当前大都市现代文化生活繁荣,而家乡人还没有彩电看,这样的反差时,他就心里难受。几年前,他的老家确实是家家户户比较贫困。五帮老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百忙中从上海带着现金回来亲自到乡镇广电站,找人交钱托人安装,自己参与动手,直至乡亲们看上有线电视才回沪。
二是花了十多万元为250户人家装上了自来水。周巷的营中村是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近年来,随着大环境的工业生产、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汛期水位特别高,枯水期水位特别低,常年到头水都特别脏。原来,从小河小沟担水吃的,秋冬时节没水了,春夏时节水脏了,不少老百姓为吃水用水,纷纷打起了小口浅水井。哪知道,浅水井好打,用水方便了,村里的病号却大增了。乡里早就有了水厂,可是多数人没钱装,少数有钱人,宁可墙上贴得富丽堂皇,自来水却不愿出钱安装。五帮家紧靠干渠吃的是活水,平时人又不在家,也不觉得吃水难。但得知这一情况后,他放弃买新车的打算,先后拿出十多万元,找乡、村、组以及水厂负责人,协调矛盾,从工期与材料安排,到供水线路选择,他一一过问,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全村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这个年代,有钱的并不是他一人,而舍得花钱为乡亲们办实事的确也不多。有些人,办实体,刚挣了些钱就沾花染草,抱妞炒锅,贪图享乐。而这些与他无缘。
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五帮老弟把钱财看得很轻,把乡情看得很重。其实,他也不是十分富有的人,但他却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舍得为家乡奉献,在他认为得到的是一种快乐。在老百姓公益事业难解决时,他慷慨解囊 ;在困难户家庭无人照顾时,他毫不犹豫;在有人吃奶骂娘时,他决然要求入了党。他认为是党改革开放,政策宽松,给他带来了发展机遇;是国家强盛,市场繁荣,让他争得了发展机遇。如今,自己发了点财,不为家乡作点贡献,就对不起党,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老乡亲。做好事,他心里感到实在,因为他立党为民了。
(三)
五帮老弟又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
自己富了不宽心,乡亲们富了才安心,这是他的心胸和心态。从他的这种思想境界看,其家乡情节实在是太浓太浓。为了使乡亲们尽快脱贫奔小康,他认为仅靠自己捐资还解决不了共同致富问题。自从他在百安居扎根升迁后,心中始终想着要把父老乡亲带出来,他认为乡亲们只有走出家门,闯进名城,依靠勤能,才能脱贫致富。他想到做到,从1998年起,先后从家乡带出的三千余人闯入上海百安居,平均每人每年创收都在3万元以上,有的人也当上了小老板。目前,在乡下、在上海同时有别墅、有轿车等有置业的已不是老弟他一个人了。
最近,五帮还有许多想法。他计划伙同一批海内外实力派去家乡盘活口粮田之外的土地,发展高效农业林业,复合化经营土地资源。我期待着老弟这一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五帮今年被推选当上了周巷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一殊荣,我想,也是家乡人民对他的爱戴,是人民对他的共同评价。他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得到了家乡父老乡亲的爱,这是他真正的富有之所在。
我希望高邮能出现千万个周五帮。我敬佩这些兄弟们,同时,也为有这样的兄弟们感到自豪与荣耀。(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学会会员、高级工程师、高邮市水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