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1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61岁的乔桂兰,是琵琶社区普通的居民。12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尚未成家的儿子,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她默默把“苦难”担在肩头。这位被许多人认为最“苦”的人,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伺候公公、婆婆,深受街坊邻居的赞扬。社区里的人提起她,都说她是孝敬公婆的“好媳妇”。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在苦难中越发坚韧的“好媳妇”。
乔桂兰家住南海子河边10号,全家9口人住在96平米的房子里。楼上两间是她两个儿子住,楼下则住着她和公公、婆婆。一进门,记者看见乔桂兰正半蹲着身子,给坐在床上的公公马玉林喂药。“老爷子这两天受凉了,有点感冒。”乔桂兰告诉记者。
婆婆夏秀英正坐在不大的院子里晒太阳,见到记者,夏秀英缓慢地朝着门口挪动。“想去哪里?”乔桂兰走过去搀住婆婆瘦小的身躯。“我84岁,老爷子88岁,是我们拖累了桂兰,她太苦了!”婆婆夏秀英拉着记者的手流着泪说,“娶到这样的媳妇,是我们上辈子积的德呀!”乔桂兰一边帮老太擦着眼泪一边说:“不是说好不哭了,只要你们身体好好的,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儿子不在了,桂兰就是我们的亲女儿。”夏秀英告诉记者,年轻时由于太辛劳,落下了一身的病痛,可不管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我们一有呻吟声,桂兰就会来到床边。一直没有开口的公公马玉林对记者说:“我虽然病倒了,却遇上了一个孝顺的好媳妇,感到生活得很幸福。”
夏秀英向记者介绍了乔桂兰的一些事。
乔桂兰18岁时嫁到马家,丈夫马贵发是家中的独子。刚进马家时,丈夫就对她说:“桂兰,只要你对我的父母好,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乔桂兰笑着对丈夫说:“放心吧,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对他们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的。”话不多,乔桂兰却是用一生来实现这个承诺。
乔桂兰在给婆婆梳头。
乔桂兰出生在农村,小时候的她就很勤劳、善良。嫁到马家后,她就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投入到这个并不富裕的家中,用她那瘦弱的身体,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一家人和和气气,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天有不测风云。12年前,办完大儿子和女儿婚事后不久,马贵发突患重症,虽多次寻医最后还是去世了。公婆无法承受丧子之痛,一下子也病倒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乔桂兰也悲痛欲绝,但她安慰年迈的公婆说:“爹妈你们放心,贵发不在了,我就是你们的女儿。”
操办完丈夫的丧事,家里一贫如洗,还有一个小儿子尚未成家。怎么办?为了弥补家用和给公婆治病,在苦难中越发坚韧的乔桂兰,想方设法摆起了小摊卖起熟食,开始了一边经商一边持家和照顾公公婆婆的奔波。为节约开支,乔桂兰买来了一辆三轮车,自己骑车进货,但是,再忙再累,乔桂兰总忘不了隔三岔五称两斤新鲜肉、买几斤水果,给老人补充营养,而她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公公、婆婆步入80岁高龄后,行动愈发不便。一日三餐,乔桂兰总是亲手递上,从不厌烦。不管再忙再累,乔桂兰总是定期给老人洗头、洗脚、剪指甲,衣服、被褥勤洗勤换。乔桂兰的言传身教,感染了老太的孙媳妇,只要乔桂兰不在家,两个孙媳妇就争着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任务,有时还扶爷爷、奶奶出来晒太阳、散散心。
乔桂兰说,“贵发走得早,公公、婆婆年轻时吃了不少苦,我应当照顾好他们,让老人家多活几年,这样我才对得起他,活得才更踏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