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百炼 钱币收藏界的“法眼”

2008-02-27 00:00:00    作者: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信息》和“今日高邮”网站,曾在今年初登载《人民币数字集趣》一文。文章介绍了我市钱币收藏爱好者百炼先生,以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坚持10多年,收集了数10枚令许多钱币收藏爱好者,可望而不可及的趣味藏品。

百炼先生,在我市钱币收藏界,不仅以其藏品丰厚而著称,他更令钱币收藏界朋友们敬佩的是有一双常人缺乏的“法眼”。

钱币从它问世之日起,仿冒和伪造钱币的现象也  随之出现。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早纸质钱币出现在我国北宋时期(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那时的纸质钱币称“交子”。“交子”上印有对伪造者处罚和对举报者奖赏的警示文字:“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十贯”。而在我国古代最大面值的钞票上印示的赏金是“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古往今来,为稳定发行的法定货币的信誉和权威性,都采取了许多措施。

厚今薄古。现在来说说“人民币”诞生将近60年来的发展过程。60年来,人民币从第一套的“简单”制作,到现在应用大量的高科技制作的第五套,走过了由“简单”到“复杂”的不平常的60年,“人民币”的防伪反假手段不断提升,防伪反假手段也日趋多样化。

以第五套100元人民币为例,据说,它面向公众公开的非专业性防伪特征就有18种之多。经百炼先生提示,记者从口袋中掏出钱包,抽出一张百元大钞,从变换角度看纸币色泽变化、看水印、手摸数字、甩动钱币听声响等,大致也能琢磨10种左右。

百炼先生说,即使将18种防伪特征烂熟于心,也仅是从理论上掌握了识别假币的条件,而一旦接触到一枚真假难以判定的钱币,那时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实践出真知!”

高邮发现第一枚假币有记载的是1987年10月18日。那是一枚10元的第三套人民币——为当年新中国发行的最大面值人民币。

在金融部门工作多年的百炼先生说,那时经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发现假币的消息。由此,他认识到“狼来了”。当我市发现第一张假币后,百炼先生立即赶到市工商银行城南分理处见识“狼”的真面貌。从此,百炼先生像上了瘾一样地迷上了破解假币。

说来简单,百炼先生鉴别真假人民币不外乎手摸:触摸纸币上文字的凹凸处;耳听:将钱币甩甩,听听纸质是否有清脆音声;眼看:有无水印、有无安全线、色泽是否正常……然而,一旦由百炼先生鉴别后得出的结论,无一例错判。有时也发生争议,但再经多人鉴别或仪器检测,或送上级鉴定,也都维持百炼先生的“原判”。

有一次,大家为一枚折叠痕迹十分明显的5角钱辅币是真是假众说纷云。百炼先生用手揉搓、猛甩等手法鉴别后说:“真币”。可众人不服。百炼先生急中生智,取来一杯自来水,将那枚5角辅币一角用水浸透,过三分钟,他用手指揉捻被水浸过的部位说:“如果不破损就是真币。破了,即为假币。”

结果当然是百炼先生又赢啦!后来有人说,百炼先生在鉴别人民币真假用手摸、耳听、眼看的方法外,又独家发明了“水泡”的方法,值得总结推广。经这一说,后来百炼先生还真经常应邀外出介绍鉴别真假人民币的经验。他成了扬泰地区金融界鉴别人民币的高手,同行们亲切地称他是保护人民币的“法眼”。

马克思说过,巨大的利欲,会使人铤而走险。由于伪造假币可以使人一夜暴富。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伪造钱币。他们不仅伪造纸币,而且仗着掌握了一定的“科技含量”,连国家法定的纪念钱币也去伪造。百炼先生鉴别范围由此也就从纸币跨越到纪念钱币。

我国法定的货币中,纪念钱币出现较晚。当初,也没有引起钱币爱好者和收藏界的重视,因此,早期的一些纪念钱币,几乎就“流通”掉了。一位张先生对笔者说过,他当年在上海打工,每次去浦东乘轮渡,就掏出一枚纪念钱币。那时还嫌这种流通硬币携带不方便,谁知现在这些纪念币已是价格不菲。要是当年有收藏意识,不用每天去打工,在轮渡码头零换它,早就腰缠万贯啦!

与张先生一样后悔的人很多,张先生后悔仅是说说而己,有些人后悔后却动起歪门邪道的心机,专门伪造那些已溢价几百元一枚的纪念钱币上市贩卖。

我市一钱币收藏爱好者一次购得数枚纪念钱币后,请教百炼先生。百炼先生从钱币的文字纹路上看出异样,直言相告:“伪造币。”那位收藏者说:“求购时,略低于市价,想多购些,又不太放心,特请阁下鉴定。这下不再花冤枉钱去缴学费啦!”

百炼先生鉴别钱币真伪的“法眼”,不是一天练出来的,也不是真钱、假钱,一到他手上,一经他眼就能立即辨别出来的。前些天,他也险些“出洋相”。

百炼先生一位朋友乘坐公交车,某站点上来一乘客,就是掏不出钱买车票,而手上却拿着一枚二角人民币辅币,说是刚才花钱买了这枚“错版”的钱。乘客纷纷上前看热闹,果然不错,“中国人民银行”印倒了。那人“无奈”地说:“现在为了回家,10元就卖了。”百炼先生的朋友花了10元,买来赠送给他。

百炼先生喜欢至极,这种“错版”太绝了,太难得了,喜欢得整个春节期间都特别开心。节后上班的前一二天,百炼先生又拿出纸币欣赏。此刻心静如水的他,突然看出“错版”人民币有破绽,原来这是张经医用手术刀“整容”创伤后的“错版”(见图中箭头部位)。看见破绽后的百炼先生哑然失笑。他说,此事一定要通过媒体揭露出来,不能让其他爱好者再上当受骗啦!

 

有的用化学试剂,淡化五角辅币的“纺织女工”图案色泽,谎称是“变异版”,从而高价兜售。这些伪造的“错版”、“变异版”都没能逃脱百炼先生的法眼。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