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中华姓氏趣谈(上)

2008-03-03 00:00:00    作者:张愈    来源:今日高邮

一、姓氏之最

我姓张,你姓李,他姓刘……

我国究竟有多少姓氏?结论是谁也说不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也在不断地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进行过四次人口普查,对姓氏有了一些统计。截至1984年,见于文献的姓氏共有565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总数中不包括四字姓,不包括元、清两代移居中原的蒙、满译改的姓,也不包括边疆少数民族的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慕容翊编写)讲中华民族古今姓氏有6300多个。

那么。在上述众多的姓氏中,哪个姓人口最多?排名前列的是哪几个姓?关于这个问题说法也不一。现将几个材料介绍如下:

(1)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有个材料说姓张的人口最多,至少有7500万,占总人口的9.7%左右。

(2)据新华社1987年5月2日报道,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袁义达研究认为: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占汉族人口的7.9%,超过8770万人;王姓占7.4%,超过8000万人;张姓占7.1%,超过7800万人;刘姓占5.4%,超过6000万人;陈姓占4.5%,超过5000万人。五大姓合计人口约3.5亿人。

(3)据1991年9月26日《社会科学报》报道,湖南省社科院何光岳研究认为陈姓是中国最大的姓。在国内,陈姓有70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8%。几千年的生生不息,从陈姓中分支出来的39个姓氏,如袁、陆、田、孙、胡等姓,其中多有宗族子弟为陈姓之后,将他们加起来统计,中华大姓之首应是陈姓。陈姓家族构成了汉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主体。

(4)据国外出版的《吉尼斯记录》一书记载,中国的姓氏以张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7%或12.1%,共有7400万人左右。

(5)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1984年11月召开的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统计成果鉴定会上,使用计算机对姓氏用字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王姓人口最多的结论。

(6)中国科学院两位研究人员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上世纪60年代台湾的有关资料,研究得出全国的姓氏前100位排名如下: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候、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易、黎、常、武、乔、贺、赖、龚、文等。

中华姓氏中的趣事也很多。2007年1月13日在陕西省泾阳县垫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给几十位村民拍了一张集体照。这些村民都姓“第五”。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其实《百家姓》的最后八个字就是“第五言服,百家姓终”。

“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都是姓,你知道吗?“柴”、“米”二姓你可能见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河南、山东、江苏、山西、云南等地找到了其它姓。姓“油”的是一位老汉,摄影师请他拿一桶油拍了一张照片。姓“醋”的是一位小伙子,摄影师让他抱个醋坛子拍了张照片。“盐”姓找寻过程很艰辛,最终在上海找到一位姓盐的时尚女孩。连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酱”姓朋友最后也找到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华姓氏的奇妙。(注:本文参考资料:《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慕容翊编写);部分资料取自《东南西北谈姓名》载2007年9月《商旅之友》,本文并加改正和补充。)

二、从《百家姓》谈起

笔者没有读过私垫,五岁就上小学堂;也没有读过《百家姓》,但却记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还有“何吕施张”。

古书中记载中华姓氏的情况如下:

根据顾炎武《日知录》记载,春秋时代的姓氏不超过50个。

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列有130个姓。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列出古代姓氏500个。

唐代皇帝太宗命温彦博定姓氏193个。

北宋钱塘人编写的《百家姓》共收录姓氏438个(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郑樵《通志》统计当时有姓1745个。

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上有3736个姓氏。

 明朝王圻的《续文献通考》上有4657个姓氏。

清朝张澍《姓氏寻源》凡得姓5129个。

以上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早期的姓氏是不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作为一种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随着人口的增长,姓氏越来越多。有些姓氏在历史上曾有过,例如虎、狗、豚、蛇、鸡、羊等姓氏,在古代是因为图腾崇拜而形成的,而在现代则很难再见到这些姓了。从晋到唐的文献上曾出现过300多个少数民族的复姓和多字姓,但是现在仍旧使用的只不到20个,例如:慕容、呼延、尉迟、赫连、宇文、拓跋、比干、大野、贺兰、斛律、斛栗、长孙、可颖、仆固、屈突、是云、钳耳、因蹄等,其大部分已经改成汉族姓氏。

在姓氏的书中尤以《百家姓》最为著名。该书编自宋代。作者是钱塘的一位士大夫。《百家姓》的编排特点是:四字一句,按韵编排,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因此该书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对各个姓氏的排列次序是以政治地位为准则,并不是以姓氏人口的多少为标准。为什么以“赵”字开头?这是因为宋代的皇帝姓赵。第二个字为什么用“钱”?是因为钱塘有一个姓钱的割据王朝,颇有势力,除了皇帝就是他。因而书的第二个字是“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姓,是皇太后、皇后、皇妃的姓氏,因其身份的尊贵而排列在前。

在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至今还流传着“你贵姓?”“我免贵姓王”。这是因为我国古代最重视身份地位,所使用的姓氏也往往带有等级色彩。各个王朝都有各自的贵姓。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十大王朝,夏朝皇帝姓姒,商朝皇帝姓子,周朝皇帝姓姬,秦朝皇帝姓嬴,汉朝皇帝姓刘,唐朝皇帝姓李,宋朝皇帝姓赵,元朝皇帝姓奇渥温,明朝皇帝姓朱,清朝皇帝姓爱新觉罗。在各朝皇帝当政的时候,皇帝的姓氏就是当朝最尊贵的。皇帝甚至把自己的姓赏赐给异姓的大臣显贵,让他们改姓为皇姓,受赐者也把此当作特别荣耀。这种事例只要翻开二十四史,几乎是屡见不鲜。

明代贵姓和大姓的资料较为详尽。据近人李济在《中国民族的形成》一书中统计,明代人中较多的大姓有10个,依次是:王、陈、张、刘、郭、吴、杨、李、胡、朱。由于这个统计是建立在各姓著名人物数量的基础上的,如果姓中著名人物较少,其在大姓中的排名就可能落后。因此,这一统计还不具备普遍意义。

明朝初年,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根据当时户部所藏的户口名册,编成了《皇明千家姓》,收入姓氏1968个,是宋代《百家姓》的4倍多。编排形式仍然按四字一句,以韵相排。首句为“朱奉天运”,把当朝皇帝的姓放首位。可惜这本千家姓已经失传。

我国清代有五大姓:陈、李、张、黄、何。清初的康熙皇帝曾亲自审订《御制百家姓》,开篇是“孔是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政,游夏文章。”清朝为了笼络汉族人心,没有“尊国姓”,而是把孔子的姓放首位,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本百家姓由于编排上过于艰涩冗长,和明代的《千家姓》一样也没有留传下来。   (待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