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1 00:00:00 作者: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一只鸭子一张嘴呀,两只那个眼睛两条腿。走起路来两边摆哪,扑通那个一声跳下水。呱!呱!咦啧啧来……”1957年3月8日妇女节那天,在北京文化宫,刚刚20出头的高邮民间歌手王兰英、夏国珍、龙秀鸾,头扎毛巾、身穿绿缎褂裤、腰系绣着红花的黑裙,欢快地唱着《数鸭蛋》、《小小刘三姐》、《黄房子》3首高邮民歌,赢得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切接见了她们。
日前,72岁的王兰英向记者道出了这段难忘的日子。
从《鸭蛋号子》到《数鸭蛋》
“在高邮民间广为流传的《数鸭蛋》原为儿歌《鸭蛋号子》。”王兰英告诉记者,祖母经常给她哼唱:“小小鸭蛋两头光,什么人收来上炕房,抱上一对黄鸭子呀,癞鹰叼在云头上,呱!呱!呱来呱去不成双呀……”小的时候,王兰英觉得这首歌很好玩,有唤鸭的声音也有鸭子叫的声音,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
上个世纪50年代,从部队转业到高邮中学做音乐老师的索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王兰英演唱的《鸭蛋号子》,很感兴趣,出于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他花了大量时间重新填词和编曲,成了后来广为传唱的经典民歌《数鸭蛋》。
1956年3月15日,经过反复排练的高邮民歌《数鸭蛋》,参加扬州专区汇演荣获一等奖,《数鸭蛋》从此一炮打响。同年12月18日,《数鸭蛋》又参加了省农村文艺汇演,王兰英、夏国珍、龙秀鸾等联袂演唱,再度获得汇演大奖。第二年初,姐妹三人被告知要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节。“一听说要去北京天安门,我们别提多高兴了,兴奋得好几晚都睡不着觉。”王兰英回忆说,为了演出成功,她们没日没夜地排练。
“见到总理激动得说不出话”
1957年3月8日妇女节那天,王兰英等三人在京参加比赛。那次在北京文化宫演出时,王兰英和夏国珍、龙秀鸾刚刚20出头,当她们欢快地唱起《数鸭蛋》时,歌还没有唱完,台下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见到总理我们都激动得说不出话。”谈起当年的情景,年过古稀的王兰英依然很兴奋。最令人感动的是,周总理听了诙谐幽默的苏北乡音,显得格外高兴。在观看演出时,他边点头边露出会心的笑,演唱结束时还带头鼓起了掌。高兴之余,周总理还抱起一个饰演小鸭子的小演员,跟他拉起了家常。
第二天,所有参加演出的演员来到怀仁堂,参加庆功宴会。周总理与江苏的演员们坐在一起,不时地与周围的演员愉快地聊天。“记得周总理在与我们握手时,还不忘叮嘱说:‘你们回去后要把《数鸭蛋》唱好,把家乡的民歌越唱越响!”
回来之后,大家没有忘记周总理的嘱托,很快就有优秀的词曲家再次修改完善《数鸭蛋》。王兰英感慨地说,这些年来,周总理那慈祥和蔼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眼前。
从北京回来王兰英等成了名人
在北京演出成功之后,《数鸭蛋》一度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作为主角王兰英也一下成了大名人。“从北京回到高邮后,天天要我演讲。”有一次,两位部队文工团的干部来到高邮,找到了正在演讲的王兰英,让她去前线歌舞团当民歌手。当时,王兰英大儿子刚刚5个月,丈夫在部队工作,她自已在武安乡当妇女干部,王兰英跟丈夫商量后,婉言谢绝了他们的邀请,留在了高邮。夏国珍加入了省民歌艺术团,龙秀鸾也留在高邮。这么多年了,她们仍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