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邮城街头擦鞋人

2008-03-18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城市里,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挎着一个工具箱,里面装着几盒鞋油,一把刷子,一块擦布,为着每天的生计不停地穿行于大街小巷。他们或蹲在车站、超市等人流较集中的地段,或怯生生地走进街头饭店,悄悄地走近你,轻声问道:“老板,擦鞋吗?”他们被人称作擦鞋人,他们的生活有几多艰辛,他们的收入状况又如何?他们为何选择这一行?日前,记者走近他们,亲身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

为了深入了解擦鞋人,记者特地来到市文游中路农工商超市门外的空地上,实地体会了一次擦鞋人的生活。记者在那里看到,路边坐着的3个擦鞋人,面前统一搁着供顾客坐的板凳,见到有客人,一位反应灵敏的女摊主连忙请记者坐下。

待记者坐稳后,只见女摊主手脚麻利地拿起一把小刷子,在身边的瓶子里蘸了点水,先刷去记者鞋底的灰尘;接着拿出鞋油,拧开盖子轻轻一挤,那鞋油就像小蛇似的爬到了皮鞋刷上,她拿着鞋刷,在皮鞋上来回擦着,发出有节奏的“刷刷”声;然后,再用一块干抹布来回擦;最后,女摊主一手拿蜡,一手用鞋刷擦拭鞋面,渐渐地,皮鞋上有了光泽,不一会儿就光亮如新了。接下来,她又用同样的方法擦好了另一只,擦一双2元。

擦鞋过程中,女摊主告诉记者,她叫谢良喜,和丈夫张相良是湖北荆州一个偏僻小山村里的农民,年复一年靠种水稻维持一家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选择擦鞋,是因为擦鞋的收入比在老家种粮来钱快,而且高。

5年前,丈夫张相良将自己家里的8亩多水田转租给了一个大户后来到江苏,想找份给人打工的活儿。可是几天转下来,活儿没找到,口袋里的几十块钱却花光了,无奈之中丈夫跟着一位老乡干起了街头擦鞋。从苏南到苏北,张相良干了1年后,就把妻子谢良喜也带到了江都擦鞋。后来江都擦鞋的人多了,生意越来越难做,前年起,他们夫妇俩就来到了高邮。

记者注意到,由于长时间的露天劳作,刚38岁的谢良喜脸显得黝黑黝黑的,小小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再看看她那双手,如龟裂的树皮,十分粗糙。“高邮人挺好的,我们一天跑下来,如果生意好的话,一般都会挣个三四十元钱,运气不好的话也能挣5至10元钱。”谢良喜认为靠自已的辛勤劳动赚来的钱,心里花得踏实,再加上擦鞋这活虽说是脏点、累点,但收入比起有些行业的服务员差不到什么地方去,一个月最多的时候也能挣1000多块钱,自已已经很满足了。

“打工活难寻,擦鞋成本少,选择街头擦鞋便成了我们部分体弱且无文化、无专长人的谋生手段。”另一位擦鞋工龙奔人老钱说,自已文化水平低,又没有其它谋生专长,于是就选择了这份工作。最初擦鞋时,老钱觉得有点丢脸,怕遇见熟人,看见过往行人也不敢主动上前去招揽生意,只能怯生生地坐等生意上门,那时一天下来最多挣个10元钱就不错了。干着干着,老钱慢慢摸着了“窍门”,半个月下来,除吃喝外他竟赚了100来元。后来,他也把妻子接到了高邮,花80元钱在高沙园租了一间旧房子,妻子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与老钱一起走上街头给人擦鞋。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渴了在街头喝口自来水,饿了在路边买两个包子或在小店里吃上一碗面条。”老钱向记者表示,“为了生活能够过的好一点,这些苦我们都不怕。”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