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6 00:00:00 作者:玮玮 来源:今日高邮
——记获得第四届残疾人联合会表彰的自强模范代表
在邮城有这样一群残疾人,他们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艰辛并取得成功。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四届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他们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日前,记者在市残联的联系和帮助下,对其中三位代表项惠平、李阿娣和李军进行了采访,记者用心聆听了那些曾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用笔记录下了一段段他们用顽强的斗志、不屈的精神写出的精彩人生……
用镜头照出美丽“人生”
万金路上坐落着一家“南海照相馆”,经营这家店的老板是一个叫项惠平的残疾人。
今年45岁的项惠平,有着不错的摄影技术和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面对记者采访,他深有感慨地说,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不服输的精神支撑,他也就没有家庭和事业的双丰收。
项惠平很小的时候曾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一条腿残疾,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家人、同学及老师的帮助下,他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高考时因身体残疾,被无情地挡在了象牙塔外。高中毕业进入社会后,同样因为身体残疾,招工时被多家单位拒绝。那时刚满18岁的项惠平,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一段时间的意志消沉后,项惠平终于迎来他生命中第一个春天…经过热心亲戚的引荐,高邮市面粉厂向他敞开了大门。不久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他又认识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北方姑娘邓桂杰,并与之结婚生子。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美好的家庭,项惠平仍不满足,骨子里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他产生了创业的想法。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邮城没有一家专拍儿童古装照片的照相馆,自小受喜爱摄影的哥哥的影响,并已掌握一定摄影技术的项惠平,凭着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决定开家照相馆专拍儿童古装照片。在与妻子商量后,项惠平开始了创业之路。没有资金,一家一家亲戚借,没有古装衣服,自己便利用业余时间,专程到苏南乡下去买。有一次,项惠平为了多进点货,自己一个人背着两大纸箱服装从杭州赶到高邮,下汽车站时,已是深夜11点多钟,天空还下起了很大的雨。项惠平一咬牙,用雨披将东西包杂好,推着自己的自行车踏上了回家的路。雨天路黑,那一段路让腿有残疾的项惠平走了两三个小时,在门开的一刹那,看到浑身湿透的丈夫站在门外,妻子邓桂杰心酸地掉下了眼泪。就这样,在经营照相馆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刮风下雨,他每月都要进两次货。正是凭借着永不服输的精神,项惠平终于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1999年,照相生意越做越红火的项惠平毅然辞去了当时让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从朋友处承包了柯达照相业务,这一承包也就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其间他的照相馆先后换过多次地址,也经历了不少困难,但项惠平仍努力经营并发展着自己的照相生意。项惠平通过努力,已经在商业街买下了一套门面房。对于未来,项惠平笑着说,虽然我身有残疾,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肯吃苦,永远保持不服输的精神,我们残疾人的人生也会很精彩!
双手撑起美满家庭
李阿娣是一个双眼失明的残疾人,20多年来,他却用自己有力的双手,撑起了一个美满家庭。
出生在无锡的李阿娣,四岁那年生了一场病,李阿娣的双眼也因此渐渐失明。1956年,不到5岁的李阿娣又转送到了我市福利院寄养。1981年,已25岁的李阿娣在好心人撮合下,与同是盲人的女子周国玉结为夫妻,并喜得一女。为了能让母女衣食无忧,身为一家之主的李阿娣做搬运工,租门面卖服装,摆地摊做街头生意。尽管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也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终究他们家的经济还是入不敷出。1997年,李阿娣在去南京打工的途中,认识了一位做按摩的朋友,经这位朋友介绍,李阿娣很快就对这门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邮后,李阿娣在妻子的鼓励下,怀揣着家里仅有的1000元积蓄和亲朋赞助的1000多元,踏上了学艺之路。经过为期半年的学艺,1998年初,李阿娣的盲人按摩推拿中心终于在兴化开张。然而,因为苏南与苏中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人们消费观念的不同,这个寄托了全家希望和李阿娣本人全部心血的按摩中心,仅开了不到一年就惨淡关门歇业。之后,李阿娣又先后以合伙、独资的形式在江都、高邮蝶园路开过按摩店,但生意一直不理想。转眼间,到了女儿该上大学的时候,如果挣不到钱,女儿上大学的学费该如何着落?李阿娣又一次毅然背上包袱,开始了南下的旅程,不过这一次,不是学艺,而是到按摩业较发达的浙江一带打工。俗语说:在家千般好,出门处处难。艰难的打工之路,正常人都苦不堪言,更何况是一个双眼失明的残疾人。8年打工期间,李阿娣尝尽了离乡背井的辛酸。2006年的一次春节回邮,身背着三、四个大包的李阿娣,一路从浙江宁波坐车到镇江,车子停在镇江汽车站,就在他准备下车时,一阵的拥挤人流、再加上盲人的不便,李阿娣一下子连人带包被摔下了车。顾不得疼痛的李阿娣赶紧摸索寻找着散落在地上的行李,那一刻,李阿娣百般感受涌上了心头,他多希望自己的眼睛能像正常人一样啊!苍天不负有心人,李阿娣靠打工挣来的钱让女儿顺利完成了学业,也使家庭的经济有了好转。2007年,自感无力继续在外拼搏的李阿娣对我市按摩业市场进行认真考察后,认为开一个盲人按摩中心不光可以解决个人吃饭、生活问题,还可能帮助一批盲人就业。拿定主意后不久,在市残联以及亲戚的帮助下,我市第一家盲人按摩推拿中心终于开张了。由于他的经营理念正确,加上高超的技艺,他的这家按摩中心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困难,还先后安置了三、四名残疾人就业。李阿娣的女儿说,我的父亲虽是一名盲人,但他却用有力且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个美满的家。
拄着拐杖的董事长
在郭集镇有一家神力线路器材厂,在这个厂干活的近30%职工是残疾人,公司的董事长李军也是个残疾人。
1966年11月出生的李军,3岁就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导致下肢残疾,只能用拐杖代步。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身体残疾不能上高中,他就在家自学。到了该参加工作的年龄,李军多次因残疾被单位拒之门外。1986年,李军开了一家名为“青年商店”的杂货店。开店容易,经营难,尽管李军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店还是没有开下去。1992年10月,已娶妻生子并有一份体面工作的李军,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反对,毅然停薪留职,与朋友合伙创办了当地第一家校办厂—高邮市永明电器厂,他主管生产、质量、财务等。在合伙办厂期间,李军一直奉行“自强、自立”原则,全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艰苦创业的足迹和汗水。1997年,李军独自一人创办了高邮市神力线路器材厂,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如今该厂现已发展企业员工51人,其中残疾人15人,占总人数的近30%。去年,该厂产值达到1500万元,上缴税金70余万元。职工们称李军是拄着拐杖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