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开启沿河 拥抱长江

2008-04-25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写在扬州港高邮港区运营之际

京杭运河古往今来,一泻千里,为高邮引来了如潮的商贾、如云的骚客。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一批批船队,为了寻找财富而昼夜航行。那一根根船桨,维系着锦绣江南与中原大地的血脉,于是舟车辐辏、风帆林立的繁华街景,犹如《清明上河图》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古运河给予了高邮历史的辉煌。然而世易时移,在海洋经济和长江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运河已不再是交通的主角,“黄金水道”的诸多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战略选择

历史留下的从来就不是顺其自然的东西,而是世人主宰时代的步伐,锐意创造的硕果。“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宏伟目标,使得高邮人积蓄已久的梦想愈发强烈:在拥有了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沪高速公路的今天,高邮要主动进一步发挥水陆交通的优势,参与国际国内大循环,把高邮经济引向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京杭运河江苏段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可以通航2000吨级的船舶。我们在说到高邮的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时,总将京杭运河同京沪高速相提并论,可实际上,我们在这条“黄金水道”里又挖掘了多少黄金?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以及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沿开发”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了“打通东西,接轨沿江,融入宁镇扬,构建大交通”的目标,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临港新城的实施意见》,根据“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互动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15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以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疏港便捷、运转高效、环境优美的新港区为突破口,创新管理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大手笔、高起点构建集临港工业、仓储物流、商务贸易、居住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环境等为一体的充满活力、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港新城。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上海力度公司与高邮市政府于2006年1月19日正式签订了《京杭运河高邮港及物流园区投资协议书》,并于2006年3月18日正式启动推进。

众志成城

高邮港口工程是呼应省沿江经济开发战略,改善运河黄金水道综合运输体系,打造运河经济而启动的一项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工业化、外向化、民营化、城市化发展步伐,启动沿河开发战略部署而实施的一项服务业积聚项目。为此,市委市政府集中部门专业力量,成立高邮港口办公室,仅花10个月的时间,前后编制了高邮港工程环境评价报告书、高邮港港口总体规划、高邮港码头工程岸线利用报告、高邮港工程项目申请报告、高邮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资料,组织了多场项目论证会,最终完成并通过了省各相关部门的项目批复,并得以顺利开工。

高邮京杭运河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巨波深有感触地说:“刚来高邮考察投资港口项目时,不少上海朋友都劝我别把钱往水里砸,搞这个项目太难了,上面能不能批还是个未知数,想不到只用了10个月就把事情做好了,如果没有陈扬书记、范天恩市长以及其他市领导、政府部门的支持,可能到现在项目还没有开工呢!”

高邮港口项目正式启动后,市委书记陈扬、市长范天恩以及省、市领导率领相关职能部门多次亲临港口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事宜,高邮广电、移动、电信部门无偿将杆线迁移,市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也无偿将水、电送到项目现场,大家都只有一个信念:无条件服务港口项目建设。

为加快推进港口工程及港口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市政府成立了港口码头及物流园区工程建设开发指挥部,市长范天恩任总指挥,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为港口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机制保证,从而极大地鼓舞了港口建设者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2006年9月20日,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高邮市力度混凝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年产50万立方的商品砼生产线于2007年3月15日正式投入生产,年销售金额达8000万元。

回顾港口开工400多个日日夜夜,田巨波感慨颇深:“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款款真情,开发区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各相关部门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深深地打动了我,激发了我们在高邮这片热土上投资兴业的热情。”

优势凸现

京杭运河江苏段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京杭运河由三级航道改为二级航道后,水位将达8.3至8.5米,300吨以下吨位的船只将禁止驶入,再加上水运具有成本低、耗能少、污染小、承载量大等特点,资源优势将得到体现。而京杭运河高邮港口正是选择建设在水面宽、中心水面深的城北“金三角”段,这里的水面宽240米,便于停泊、行船,是一个天然港口。有识之士断言,高邮港口建成后,将成为大运输量、大用水量、大吞吐量的天然载体,并能形成港口经济区域,为高邮的发展开辟一个新的空间。

今天,当我们站在刚刚投入运营的码头上时,便可看到一张让高邮人振奋不己的打造沿河经济、融入沿江板块的蓝图。沿着高邮港口向东行,10分钟便可上高速公路。京沪高速为我们承载资本、物流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也让高邮踏上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新跑道。京沪高速、城市外环初具特色规模的外环经济板块、高邮港口,点线相连,彼此沟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开始在这一区域集中,并实施与沿江板块经济的互动、承载、优势互补。随着港口的运营,港区及港区周边区域、大外环区域必然形成资产重组热、外商投资热。

从高邮港再往东行,便是我市的外环经济板块。目前,这里已成为接受长三角的产业辐射和梯度转移的核心区域。我们可毫无愧色地说,高邮在打造沿河经济的同时,正满腔热忱地拥抱江南,主动融入长江经济。高邮港的建成,外环产业经济板块这一核心区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投资热潮,产生“裂变”效应。

同时,高邮港的另一大手笔令人振奋:2007年11月,高邮京杭运河港口有限公司与扬州港务集团携手合作,组建了扬州港高邮港区物流有限公司,共同经营港口业务。扬州港务集团掌握着扬州大宗物资流动的资讯,发展物流优势明显,有稳定的客户网络和开展物流业务的货源优势。高邮港联姻扬州港务集团,经扬州大运河的新港物流码头可直通新长铁路扬州东站,可构建京杭大运河公铁水一体化的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增值服务网络,形成最具活力的“阳光地带”。在两三年内,高邮港区将成为集港口装卸、仓储、中转、配送、交易、商检为一体的二类水陆口岸物流中心。到时,高邮港将给高邮人提供展示自我、参与竞争的机会和本钱,高邮港也必将会成为南北经济交流停靠的“站台”,成为高邮沿河经济汇入长江经济的“入江口”。

沟通江海,承载未来。高邮人在绵延的运河沿岸打造了沿河经济融入沿江板块的起跳式发展的新平台。高邮港、京沪高速、大外环等一个个对接未来的支点,将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提供抢跑的新支撑。被唤醒的古老运河,而今正书写着一泻千里的豪迈;充满现代气息的高邮,正奋展双翼,昂扬高飞;雄心勃勃的高邮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张开双臂,拥抱长江,以通江达海的气魄,昂首阔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