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8 00:00:00 作者:姚静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熊纬书百幅山水精品展侧记
日前,记者与我市书画界人士一同前往省美术馆,参加《沉雄浑朴——熊纬书百幅山水精品展》揭幕仪式。是日上午,省美术馆内还举办了熊纬书绘画艺术研讨会,范扬、马鸿增、左庄伟、丁涛、毕宝祥、张骏等著名美术理论家对熊纬书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仪式开始前,全国各地赶来观看展出的人群及各家媒体早已把展厅挤得水泄不通。
据介绍,熊纬书(1913——2002),号卷庵,别署大别山人、高江急峡歌者、水火小室主人、放之等。1913年,他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在其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研读古今典籍,经史子集、释老歧黄,无不涉猎,有“神童”之誉。后来又拜著名画家黄伯芗、徐燕荪为师,学习国画;拜著名诗人赵元成为师,学习诗词。抗战爆发后,熊纬书身怀一腔报国之志,投笔从戎,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任秘书。解放前夕,熊纬书坚决拒绝国民政府赴台之邀留在了大陆,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具书编辑处负责人兼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1959年因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人画》,引发了建国后我国美术界的第一次大规模学术论争。1970年,他被下放到高邮当农民直至落实政策。其间20余年光阴,熊纬书都是在高邮大运河畔度过的。2002年,熊伟书病逝于南京,有《卷庵诗文》、《熊纬书书画集》留世。
画展上,熊纬书艺术研究会会长吕居荣满怀深情地告诉记者,是熊老让他与艺术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熊纬书的作品有着穿透时空的魅力,既有范宽(北宋山水画家)的雄奇伟俊,又有王蒙(元画家)的苍茫浓密;既有石溪(明末清初画家)的粗头乱服,又有黄宾虹(近代山水画大师)的浑厚华兹。熊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极高的艺术成就,更在于他有着深厚的国学素养,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型知识分子”。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厅内悬挂了百余幅熊老生前遗作。这些作品以山水画居多,其中又以江苏境内风景为素材的居多。虽是源于自然的山水,但熊老的作品多是抒写自我意象,从而创造心中山水,古朴中又不乏创新,用色大胆清亮,远看千里,却又近在咫尺,令人称赞不已。
欣闻要举办熊纬书精品山水画展,400多名书画界知名人士观摩画展,其中包括著名山水画家傅二石。国家一级美术师、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创作中心主任朱葵告诉记者,30多年前,自己曾跟熊老一起下放在高邮,当年的他只有二十多岁,而熊老已过不惑之年。在他的印象中,熊老是位博学多才的人,山水、花鸟、书法、诗词无所不能。当时,熊纬书一家虽住在大运河边上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但他整日与笔墨为伴,以平和、从容的心态,用他的笔墨将高邮的运河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廊首端,是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梅墨生对熊纬书作品的高度评价:……纬书先生之画作,……不落俗套,不拘形似,“沉雄浑朴”,“不但气象大,而且有内涵”……用梅墨生的话说,熊纬书将他的一怀心事都付与了纸上云烟。
著名画家熊红钢认为熊纬书是“江苏省的骄傲”,他的画作“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一定要好好保护”。
展会还邀请到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范扬,他为画展友情提供了熊老的部分作品。范扬说,熊老的画是留下来还未被人发现的珍宝,非常宝贵。熊老的画传承了中国国画、中国山水画艺术,是继陈子庄、黄秋园之后又一位人亡业显的国画大家。
熊老的画前,众多爱好者停留驻足,这当中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马鸿增及其夫人。马老夫妇边仔细欣赏熊老的遗作边交流。祖籍高邮的马鸿增对熊老作品感受颇深,他认为,熊纬书的作品所表现的就是他的生活经历、人生寄托,受其家庭背景及其丰富的修养所影响,作品内涵更加精纯,特别是里下河地区的画作,清逸沉厚,很潇洒,思想超脱,远离城市的喧嚣,其笔墨层层叠叠,意境虚虚实实。马鸿增说,熊老的遗作,对于一般的欣赏者而言,可以从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雄秀和自然的神奇,感受他开阔的胸襟和勃发的生机;而对于专业的画家而言,则是集众多大家风范于一身,却又能巧妙的融会贯通,并脱胎换骨,实在耐人寻味。
展厅内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几岁孩童。前来参观的沈氏父女告诉记者,熊老的画,可以用苍茫、浑厚、质朴、自然来形容,其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熊纬书同许多同龄人一样,早年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中年参与社会革命,壮年坎坷,晚年落寂,在时代大潮中沉浮而身不由己,逮至暮年好景,却已是夕阳黄昏时。而他的过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够苦中寻乐,甘淡如怡。九十载人间悟道,一百幅山水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