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我是高邮广播电台的老听众”

2008-05-22 00:00:00    作者: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访“老听众”陈其昌

高邮文化名人陈其昌,这些天正忙于5月23日高邮人民广播电台自办节目开播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筹划工作。当他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欣然表示乐于以一名高邮广播电台的老听众身份接受采访。

陈其昌说,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在30多年前,有只收音机的人家,比现在有辆小轿车的人家还少之又少。因此,那时家中或单位里的广播喇叭,承载的功能,实在是太多太多!农民、城镇居民或学童,多依靠广播站每天的第一次清晨开播曲,起床晨炊、下地劳作、背起书包上学堂。许多农户连日历都买不起,过日子就靠听“小喇叭”报时辰八节。

陈其昌感慨地说道,那时的高邮广播,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密切相关,真是须臾不可缺少。

上世纪60至70年代,陈其昌先后在农村中学和临泽公社工作,虽然家在高邮,有时出差到高邮仍按要求住集体宿舍。一次全县召开四级干部大会,有数千人参加,他们被安排到中市口附近的一个不太知名的小旅社住宿。来到这家旅社,大家首先关心的是有无“小喇叭”。

从那个岁月走过的人,每天早晨6点30分和晚上8点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各地新闻联播节目”是必听无疑的。陈其昌表示,无论是在农村中学还是在公社工作,每天都可阅读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红旗》这几份仅有的报刊杂志。但从新闻角度来说,都是“事后诸葛亮”,最直接、最快、最新鲜的新闻,都是通过高邮广播站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苏省广播电台了解到的。

陈其昌眯着眼睛笑着说:“由于那时生活十分单调,人们就特别关心国家大事。”他数着手指头说,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卫星上天,毛主席、周总理逝世,唐山大地震,粉碎四人帮,等等,都是从广播里听到的。

陈其昌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一群师生在农村广阔的田野里,抬着头仰望卫星飞行在天空的轨迹,聆听广播里收录到的由卫星从太空反馈到地面的《东方红》乐曲,当时欢欣喜悦的场景实在是难以用语言表述。

陈其昌说,高邮广播站的自办节目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每逢“四夏”、“双抢”、“秋收”,都配合县(市)中心要求,根据农事活动,合理适时播出人民大众喜闻乐听的专题节目,对服务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了农民朋友的真正贴心人。

就高邮广播电台播出的文艺节目,陈其昌也十分感兴趣。他说,无论是戏曲还是歌曲,都十分适合高邮听众的口味。至今一些令他难以忘怀的歌曲,都是由高邮广播里“首听”的。此外,高邮广播电台还培养了一批热心的通讯员,如吕立中、郭耀选、后金山等,听众、通讯员与高邮广播电台都有着“鱼水之情”。他满腔热忱地祝愿高邮广播事业再创辉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