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7 00:00:00 作者:金伟 郭玉梅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记高邮籍援川救灾飞行员郑毅
退休在家的马学芳现任高邮镇水关社区居民一小组组长,最近一直忙着发动居民为四川汶川灾区捐款。社区开会时,大家闲聊时问起:“你当飞行员的儿子最近忙些什么?”“我儿子在四川灾区参加救援呢!”
6月12日晚,得知我市有一名高邮籍的飞行员在四川汶川灾区实施救援时,记者激动不已。次日上午,在市人武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来到马学芳家。走进收拾得十分干净的小院,老远看见一张大照片放在客厅里,照片上一位穿着飞行员服的英俊潇洒的年轻人与一位军官在亲切握手。马学芳把我们领进屋,指着照片中的年轻人说:“这就是我的儿子——郑毅。”
图为郑毅(左一)和韩国来中国交流的某部队长官握手。
郑毅,今年28岁,济南军区某陆航团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副营职飞行军官,上尉军衔。说到儿子郑毅,父亲郑泽万、母亲马学芳眼中流露出无比的疼爱和自豪;而儿子在灾区的日日夜夜,也让老俩口牵挂不已。
5月14日深夜,郑泽万收到儿子郑毅发来的一条手机短信,简单的三个字“出发了”。看到这条短信,郑泽万夫妇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他们每天通过电视了解到灾区的灾情很严重,余震时有发生,十分危险。尽管十分担心,郑泽万还是给儿子回了一个短信:“儿子,我感谢你,代表高邮人民感谢你!”后来,问及部队为何派他去时,郑毅告诉父亲:“我以前飞过四川,对那里的地形比较熟悉,我理应带头去!”
5月15日上午6时许,郑毅随他们的飞行团队抵达四川,驻扎在成都凤凰山机场附近,16日就投入到救援行动中,主要是运送物资到绵阳,然后带伤员回来。截至6月13日,郑毅共飞行40多个架次,运送300多人(次)。从电视中看到前去支援的部队官兵都住帐篷,条件十分艰苦,郑泽万十分心疼,打电话给郑毅:“住帐篷还习惯吗?”“长这么大还没住过帐篷,感觉还蛮好的!”“那里条件艰苦吧?”“我们算什么,比我们职务高、年龄大的许多将军、大校都在抗灾一线,他们都不怕苦,我年纪轻轻的怕什么?”听到这些话,郑泽万十分宽慰,儿子已经长大了,已不需要父母操心了!
郑毅刚到灾区的几天,郑泽万夫妇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总担心这担心那的。随着救灾的逐步深入,他们提着的心才渐渐放了下来。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171直升机在执行运送受伤群众任务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撞山失事,机上5名机组成员和其他机上人员不幸遇难。得知这个消息后,郑泽万本来已放下来的心又提到节骨眼。尽管失事飞机不是儿子开的,可不管是谁,说明飞行这个职业风险太大。心有余悸的郑泽万打电话给郑毅说:“你的工作很危险!”“老爸,你不用担心,飞机的安全系数是任何交通工具所不能替代的,我们能不能飞,领导比你更关心我们。”听到儿子这句已经说了无数次的话,郑泽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图为郑毅获得的各种奖章。
现在四川灾区灾情基本稳定,但救援工作仍在继续,郑毅每天就是运送药品、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资。
郑毅的母亲马学芳告诉记者,郑毅的父亲是个心十分细的人,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她指着放在客厅里的大照片告诉记者,这张照片本是放在儿子部队的橱窗里的,郑泽万去部队看望儿子时,用相机翻拍了下来,回来放大后放在客厅里。郑母还拿出一本影集递给记者,翻开一看,厚厚的一本影集,大部分记录了郑毅在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一张照片下,记者看到一段话:“2005年即将来临之际,郑毅随他们的飞行团队空降齐鲁大地,在这块人杰地灵的齐鲁大地,他将谱写更辉煌的人生,我们衷心祝愿他工作平安、生活幸福。”这段充满深情厚意的话是郑泽万写的,寄托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无尽的爱。
郑毅是个活脱脱的大帅哥,一米八二的高个头,清秀英俊,是家中的宝贝。父母和长他7岁的姐姐都十分疼爱他,压根儿就不想让他考飞行员。可执拗的郑毅就是热爱飞行。1998年,他以515分的好成绩如愿考上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先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进行基础训练,后转入陆军航空兵学院进行集中理论教育和飞行训练,总学习时间为四年。在陆军航空兵学院进行集中理论教育后,要通过飞行测试才能参加飞行训练,被淘汰下来的人可以在地面搞技术。郑泽万由于不希望儿子做飞行员,就对儿子说:“你最好不要通过飞行测试。”父亲的话音刚落,郑毅却着急了:“这怎么行,我辛辛苦苦学了几年,飞机屁股还没摸得着呢,怎么能现在就放弃了。”看着坚定的儿子,郑泽万无语以对。做了飞行员,郑毅没让父母失望,获得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和平使命三等功,多次参加特种部队救助演习,参加雪灾和地震灾害的救援工作。在他1000多小时的飞行生涯中,梦想与激情在祖国的蓝天上尽情翱翔,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也洋溢在郑泽万和马学芳的脸上,洋溢在宁静院落内。记者注意到,郑家屋内的门上、窗户上都贴着红艳艳的双喜,随口问了一句:“家里有什么喜事吗?”“这是为郑毅结婚而贴的。”“郑毅什么时候结的婚?”说到这事,郑泽万话语中充满了无奈。郑毅去年底与女友在部队喜结连理。按照高邮的风俗,还要回家补办一个结婚仪式,邀请亲朋好友来吃喜酒。考虑到儿子和儿媳都比较忙,特地把日子选在今年的大年初四。
为了筹备宝贝儿子的婚礼,郑泽万可没少操心,从选喜帖、送喜帖,到订酒店,都亲力亲为。就连请柬都是郑泽万自己设计的。红双喜贴好了,请柬发出去了,饭店订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佳人。可谁也没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断了郑毅的归来,也耽搁了郑毅的喜事。60多岁的郑泽万只好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散喜糖打招呼。今年3月下旬,为了儿子的婚事,郑泽万去了部队一趟。问儿子准备什么时候回家补办喜酒,儿子漫不经心地说:“等以后,说不准。”听到儿子这个回答,恼火的郑泽万和儿子吵了一架。事后,儿子还打趣地说:“我没时间回去,不是帮你们省钱?”听到这话,郑泽万哭笑不得。
至于郑毅什么时候能回家办喜酒,实在是说不准。郑毅现在还在灾区,回来后还要到参加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比赛的海上救援和空中救援工作……不过,郑泽万也想通了,这世界还有很多事比儿子的婚事更重要。通过短信,郑毅告诉记者:能为灾区人民出点微薄之力实乃今生之荣幸,更是军人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