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3 00:00:00 作者:金晓云 晓晖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走,一起去蝶园广场看表演!”每到周末,家住奎楼小区的居阿姨就跟几位邻居一起相约去蝶园广场看《周末大舞台》。“不要说我们家靠的这么近的,就连许多城南、城北的人都赶过来看呢!”居阿姨笑着对记者说道:“《周末大舞台》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为什么《周末大舞台》会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带着思考,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近年来,我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直十分重视城市文化的协调发展。从双黄鸭蛋节到邮文化节,从珠湖之波赛歌会到‘三下乡’文化活动,文化的魅力正在进一步展现。”市委宣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市第一中学的退休老师杨德宽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发挥蝶园广场功能,让更多的人到广场搭建舞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广场文化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这一建议得到了时任市委副书记范天恩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经过组织调研,市委宣传部决定为广大市民搭建一个制造快乐、生产快乐的《周末大舞台》。
“《周末大舞台》本着为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平台的宗旨,让群众演、群众唱、群众跳,自娱自乐,更重在参与。从2005年3月19日第一场开始,现已连续举办了三年多。”市文化局分管负责人介绍,“从刚开始文化局一家承办到现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城管局共同主办,《周末大舞台》从形式到内容,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丰富。至今,《周末大舞台》已演出100多场,参与演出的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只有4岁,观众总量达30万人次,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群众的热情之高,效果之好,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该负责人说:“高邮文艺爱好者多,喜欢看表演的人也多,《周末大舞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每次演出时,观者挤满广场。《周末大舞台》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市民自身素质。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当豪迈、激昂的歌声响起,一群中老年人表演的舞蹈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当听说市里将要举办《周末大舞台》的消息后,经常在蝶园广场上进行晨晚练的十余名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克服没有经费、没有服装等困难,自发组成秋韵舞蹈队,坚持每天在广场上进行排练。秋韵舞蹈队的队长郭更新说,《周末大舞台》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舞台,我们就是要用我们的舞蹈赞美邮城日新月异的新变化,用我们的热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周末大舞台》为我们社区与共建共驻单位开展活动提供平台。”提起《周末大舞台》,琵琶社区主任孙桂兰告诉记者。由于社区的活动范围有限,与共建共驻单位的活动一直难以开展,《周末大舞台》给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拉近了社区与共建共驻单位以及邻里间的距离,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铿锵有力的大合唱,幽默风趣的小品,激情洋溢的诗朗诵,热烈奔放的舞蹈……公安、税务、安全、城管等众多部门单位,纷纷通过《周末大舞台》展示各自部门的特点和职能,收到的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市城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周末大舞台》活动,加强了兄弟单位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拉进了我们与市民的距离。
检验文化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周末大舞台》群众高昂的参与热情、如潮的掌声告诉我们:群众满意、赞成、支持、拥护是检验文化工作的标准;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如今,《周末大舞台》已成为邮城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响亮品牌,也成邮城市民接受熏陶、寓教于乐的全新阵地。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使《周末大舞台》越办越红火,使邮城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