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1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蓝、黑、红、黄、绿五色的大福娃在中间,周围是形态各异的运动小福娃,这些小福娃有的在玩球,有的在套圈,有的在骑车……7月7日,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一个月时间,当天,记者有幸在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见到了这幅匠心独运的剪纸作品。
“蒋俊祝贺你!”扬州市工艺美术师蔡生竖起大拇指向一位身穿红色T恤的男孩表示祝贺,而男孩却着急地比划着,站在一旁的沈老师翻译道:“蔡老师这是您的功劳。”“一周时间,全部精力都用在作品上,提前完成作品,不简单啊!”蔡老师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特校校长刘春生笑道:“蔡老师,你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从2006年5月起,退休干部蔡生主动放弃一些部门的有偿聘请,自愿到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当一名义务工艺美术老师,教聋哑学生民间工艺——剪纸。2年多来,在蔡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不少聋哑学生渐渐爱上了这门艺术,学生们的剪纸作品也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多次在扬州市级以上的才艺大赛中获奖,还受到了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青睐,成为江苏省民间工艺传承基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一切离不开蔡老师的真心付出,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刘春生说。
“北京奥运会是全世界的盛事,更是每个中国老百姓的盛事。”蔡老师跟记者讲起了作品的创意:“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时,我便萌发了帮孩子们设计一幅奥运剪纸,让特殊群体为迎接北京奥运也出一份力。”
蔡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刘春生的支持。于是,从那时起蔡老师就开始搜集与奥运有关的图片,开始构思作品。怎样才能表达孩子们的心愿,有着40多年设计经验的蔡老师,遇到了难题。因为孩子们平时制作作品时都是在刻盘(15*20CM)上完成,要想突出特校孩子对奥运的期盼和祝福,就必须尝试大幅的作品。
设计之初蔡老师共想了3套方案,经过反复思考,最终确定了将奥运会的35项运动通过福娃进行展示,再加上“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主题,但怎样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蔡老师又开始反复实践。“用祥云图案联系”,在2个月后的一天凌晨3点,蔡老师终于找到了灵感。
蔡老师带着设计好的底图找到刘春生,当时学校刚刚放假,经过商量刘春生找来剪纸学得最好的蒋俊。“一开始,小蒋怕完成不了任务,但是我们都给他打气。”蔡生笑道,“沈老师放弃假期,来给我们做翻译。”
“从6月28日直到7月4日整整一周时间,蒋俊从早晨6点一直到下午6点多,一直坐在这里刻,35组福娃,每一组都有不同的动作,赛跑、跳水、划桨等来不得半点大意,还有中间的5个大的套色福娃,作品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刘春生介绍道,学校专门安排一间教室让蒋俊创作,而蔡老师和沈老师则一旁指导。
“小蒋悟性不错,有些细节我在设计时没考虑到,他都会通过沈老师向我提出问题。”蔡老师看着这幅长1.4米宽0.66米的剪纸作品,认真地对记者说,“北京奥运会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大事,特校学生剪了这幅作品支持奥运,希望有关部门能将作品交给北京奥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