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4 00:00:00 作者: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2日上午,由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2008年夏季人力资源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洽谈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拉开了帷幕,这场大型招聘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机遇,同时,“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也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大学生就业为何难?究竟该如何择业、就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招聘会人头攒动
2日上午,尽管外面下着雨,但记者不到8点来到市人力资源市场时,看见大门两旁已经围满了人,一拨又一拨的求职者仍在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相邻的文游路上,车辆已经无法正常通行。在拥挤的人流中,焦虑和期待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记者随着求职者一起走进招聘现场,发现同样是一派火爆的景象:每一个招聘摊位前都挤满了人,每一位求职者手中都拿着厚厚一叠简历,寻找机会把它们递给招聘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当日上午,共有2000多人进场求职。
在现场,一位身穿黄色上衣、学生模样的女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她一手拎着包,一手拿着厚厚的简历,满脸通红地从人群中钻了出来。记者问她求职的感受,她说,她姓周,刚从扬州职业大学毕业,来了不到1个小时,已经投出去六七份简历,但不一定都适合,有可能投进去就会石沉大海,也有可能有回应。
周小姐的话语中有期待,但更多的是无奈。她告诉记者,她早就有心理准备,从在校的时候到现在已经参加过10多次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但每一次都收获不大。“我是学工程监理专业的,希望能找一个跟工程有关、比较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仅此而已。不过现在觉得就业挺难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缺少社会经验,找工作更难。”
招聘会上,记者和周小姐一样,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大中专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
基层需要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为何如此之难?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这种就业难的局面? 面对这一现状,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就业股朱股长也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今年整个大学生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国家连年来实施的大学生扩招政策。全市每年的毕业生在不断的增加,再加上往届毕业生,数量更多,而就业岗位却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出现就业难现象。
此外,有些大学生毕业以后,缺乏一种市场就业的理念,愿意按照以前老的观念找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实际上,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应该说整个就业市场化了,更多的人要通过市场去就业。现在我市的岗位需求更多的还是以机械类、化工类等为主,有很多毕业生受自身专业的限制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限制,难以找到一个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体会到,一些大学生找工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知道自己以后将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岗位,只是一味追求高收入、高层次,其突出表现一个是“无业可就”,一个是“有业不就”。“有业不就”说穿了就是不愿到一些基层的岗位,或艰苦的行业去就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属于冷门专业,市场需求量很少,因此就业也很难。
还要有创业意识
尽管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依然巨大,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使高校毕业生今后都能够实现“有业可就”,政府、企业以及大学生自己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市人才中心叶主任认为,作为求职者来说,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不能光想考公务员或进入大型的垄断单位,要放宽视野,可以选择到基层、到比较具有活力的民营单位去就业,同时大学生还要有创业意识。
应该多掌握一些知识,多学一些技能,不要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在找工作时,不要好高骛远,即使是做最底层、最简单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也可以做到极致,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就业股朱股长说。
在招聘现场,一家民营企业的招聘人员也表示,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来说,还有许多东西要靠他们自己去观察、思考、感悟,在刚开始踏入社会时,切不可眼高手低。一名大学生如果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学习和思考的习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受到每个企业的欢迎的。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残酷的就业压力面前,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心态正在转变。周小姐说,在历经了求职的艰辛后,现在她的求职要求更低了,在这次招聘会上,她也投了一些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