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5 00:00:00 作者:张晓晖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他不是舞蹈专业毕业,14年前他却首次将水乡高邮的舞蹈《鸭乡恋情》带到了日本,受到当地政府和市民的欢迎;今年7月,他又带着学生首次走进香港,表演了舞蹈《水乡放鸭》,受到了香港友人的连声称赞……他说,自己也说不清为何与舞蹈结下情缘,只知道舞蹈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巨大的乐趣。
丁亢和学生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港
他就是丁亢。不认识的人,认为他有些与众不同;熟悉的人,都说他是一位执着的舞者;带着好奇,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心声》让他爱上舞蹈
“16岁那年我爱上了舞蹈,它伴随着我走过了21个年头,自己也说不清为何与舞蹈结下情缘,也许是冥冥中注定的吧。”一见面,丁亢就跟记者介绍起来,“我父亲是贵州人,母亲是高邮人,上世纪50年代,父亲大学毕业后认识了我母亲,生下了姐姐和我。”
“当时父亲在浙江地质研究所工作,我跟父亲在金华,姐姐则随母亲在高邮生活。15岁时,我回到高邮上初二,学校认为我是大城市来的孩子,让我表演一个节目。”丁亢笑道,正巧街上电影院放映《少年犯》,影片中的舞蹈《心声》深深地打动了我。
于是,凭着自身的天赋和强烈的表现欲,丁亢自己编了一段舞蹈《心声》。“没想到,居然成功了。”这段舞蹈不仅让丁亢在学校出了名。第二年的五四青年节,丁亢还代表学校参加了高邮镇和全市的演出,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优秀表演奖。
“《心声》让我爱上舞蹈。”丁亢说,“看着台上的舞者散发着一种无穷的魅力,那时候的我下定决心,也要做一名舞者!”
学舞从偷学偷练开始
然而,丁亢的父母并不想让儿子走跳舞这条路,特别是父亲,极力反对,认为跳舞是吃青春饭,男孩子学跳舞更是没出息。
“天生充满好奇心的我对每件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却着了魔似爱上了跳舞。”丁亢向记者谈起了自已偷学舞蹈的经历。父母不支持没办法,于是丁亢每天偷偷跑到高邮师范(当时高邮只有那里有跳舞班)看别人跳舞,并且在16岁的“高龄”开始每天偷偷学压腿、下腰等。
“学舞蹈是件很辛苦的事,刚开始时,我腿踢不高,腰也很疼。”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丁亢对舞蹈的热爱。他每天坚持偷偷练习基本功半个小时以上……两个月后的一个清晨,丁亢在椅背上偷偷压腿时,不小心把椅子踢翻,吵醒了还在熟睡的父母,他们才发现丁亢已练得满头大汗。当心疼他的父母问练舞苦不苦时。丁亢的回答是:“再苦我也想学,我能吃苦。”听到这句话,父母又欣慰又辛酸,才默认让他学跳舞。
虽然,父母同意自己学舞蹈了,但由于当时高邮没有专业授课的舞蹈老师。所以,以后几年,丁亢只能凭着对舞蹈的热爱和自身的天赋,坚持自己练习。
到部队开始正规训练
1989年底,幸运之神开始眷顾丁亢。因为跳舞特长,他幸运地被上海海军基地政治部文工团选上,开始了正式的舞蹈基训。
“到部队接受了专业的舞蹈基训,我才真正了解什么是舞蹈。”丁亢告诉记者,没到部队之前,自已的舞蹈在高邮甚至扬州地区都小有名气,但到部队后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离一名真正的舞者还差得太远。
部队让丁亢迅速成长,经过四年的学习实践,他成为上海海军基地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名出色演员。四年间,他表演的《水兵之歌》、《风浪中的战斗》、《远航归来》等多个单人舞和团体舞,给军港、码头的战友们带去了无尽的欢乐与感动。
四年后,丁亢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了高邮。他说,自己最想的就是回高邮建一个舞蹈中心,让那些想学舞蹈的孩子受到正规的训练。
《鸭乡恋情》跳到了日本
回到高邮后,丁亢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先后参加全国群众文化先进县市优秀节目、江苏电视台《大篷车》节目等专场演出……最让丁亢骄傲的是,他表演的舞蹈《鸭乡恋情》,1996年8月,代表扬州专区赴日本厚木进行为期1个月的交流,并获得了圆满成功。该节目还获扬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民乐民歌民舞比赛优秀表演奖,第三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二等奖,文化部群星奖铜奖等。
其间,江苏文化馆的王爱国老师曾邀请丁亢去江苏省歌舞剧院;前线歌舞团著名编导杨昭信、印志琪夫妇,看了他的表演后建议他往舞蹈编导的方向发展。丁亢却说,我放弃在上海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就是想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那些想在舞蹈专业有所追求的人。
追逐梦想一生不变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教舞蹈都是温柔的女老师。”丁亢介绍道,在自己参加了省内的各类舞蹈师资的培训,2001年首次办舞蹈训练班时,由于是个男舞蹈老师,引起了社会上众多议论,许多人都对他感到好奇,甚至是不能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丁亢接到某小学编排节目、参加扬州市教育系统文艺汇演的任务。
丁亢在认真指导学生舞蹈动作
丁亢说:“当时我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把舞蹈编好,以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男舞蹈老师照样能把学生教好。”在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里,丁亢把自己以前演出过的《鸭乡恋情》进行改编。汇演当天,这组舞蹈取得了很大成功,丁亢也终于成为一名社会认可的舞蹈老师。
7年多来,丁亢带着学生北上北京、西到四川都江堰、南到香港、东到上海进行各种比赛。
“出去演出就要把高邮地方文化带出去,让外界更多的地方了解高邮。”丁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比如这次在香港汇演,《水乡放鸭》把水乡高邮的美,用优美的舞姿呈现在香港政府官员和师生面前,得到了非常大的反响,最终获得了金奖。”说到这里,丁亢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丁亢告诉记者,高邮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艺的发展,现在的高邮人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培养,学习舞蹈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他表示,愿把自己全部的体验和感受传授给每一位热爱艺术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