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美丽的高邮惊鸿一瞥”

2008-10-13 00:00:00    作者: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记当代文学名家王安忆夫妇高邮之行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当代知名女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与先生李章悄然走访了汪曾祺笔下水做的故乡——高邮。

和许多“汪迷”一样,第一次来高邮的王安忆和先生李章以一种朝圣的心情,走进龙虬庄遗址、运河风光带、文游台、王氏父子纪念馆、汪曾祺故居等高邮名胜,欣赏了高邮湖的美景,品尝了高邮的美食,见证了古城高邮浓厚的人文底蕴,接触了淳朴、热情的高邮百姓……这里的一切都给他俩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原计划2天的高邮之行增加至3天,但他俩仍感到不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得知王安忆夫妇来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秋红看望了他们,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

王安忆和张秋红合影

“汪老的文章给故乡高邮画了一幅热腾腾、活生生的图画,早就想来这里看看。”王安忆的开场白饱含深情,“高邮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

“我们到过全国很多城市,这是我们第一次来高邮,原计划在这里呆2天的,现在增加1天。”王安忆的先生李章接着说,“这里有很多人文古迹。这里的人憨厚淳朴,热情好客。这里的美味,全国并不多见。”

“这个小小的古城,出的人真是了不得!王念孙父子,那是被称为一代宗儒的,还有秦观秦少游、散曲家王磐、令人可敬可佩的文学大师汪曾祺……说明古城高邮有着浓厚的人文底蕴。” 王安忆深情地感慨,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到亲切,高邮是座人情味很浓的城市。

王安忆夫妇畅谈了高邮之行的点滴,讲述了这次高邮之行的所见所感。

“到高邮的当天,刚坐上出租车就明显感到与其他城市不同。”王安忆说,“司机非常热情、友好、讲诚信,在载着我们去宾馆的途中,几次拒绝其他乘客。在出租司机身上都看不到一丝商人的气息,可见高邮人是讲人情的。”

到高邮当然要看古迹,第一站,王安忆夫妇选择参观了有7000多年历史的龙虬庄遗址。

“那天,参观龙虬庄的人不多。”王安忆说,展览馆内一位朴实热情的老人,不但热心地陪着他们参观,还不时给他们讲解。“老人不图任何回报,这在其他地方没见过,让我们感动,高邮人真的很有人情味!”

为亲身验证汪老文章里浸透着水乡风情的小城,王安忆夫妇下榻在位于北门老街上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他们不顾旅途劳累,当晚便买来一张高邮地图仔细研究起来。第二天一早,王安忆夫妇便从北门大街到南门大街一路寻访:从二桥到高邮湖看湖面的美景,到王念孙故居听扬州评书《乾隆下江南》,再到文游台瞻仰秦少游、汪曾祺……在王氏父子纪念馆,本想去瞻仰德高望重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没想到却意外地收获了一场扬州评书《乾隆下江南》。听扬州评书让王安忆夫妇感到惊喜:只需付2块钱,观众就可以听一下午的评书。“高邮人热情厚道,在问路的过程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问路,他们都十分热情。甚至有一对夫妇为了告诉我们路线而争执起来,目的只有一个:怎么走最方便、快捷。”

王安忆夫妇和汪老亲戚合影

王安忆夫妇对领着他俩寻访汪曾祺故居的一个三轮车夫印象颇深。当天已近黄昏,王安忆夫妇顺着地图标记,走到了高楼林立的北海广场。“哪还有汪曾祺故居的影子?”王安忆夫妇非常担心在这座现代化气息很浓的小城里找不到汪老故居,便小心翼翼地问一位三轮车夫:“知道汪曾祺故居吗?”听到“汪曾祺”这三个字,三轮车夫笑着说:“当然,就在我家附近。”一路上,三轮车夫还跟王安忆夫妇说起汪曾祺回乡的趣闻,并如数家珍地向他俩介绍起汪老的作品,告诉他俩《受戒》里的小英子、《岁寒三友》里的陶虎臣、《鉴赏家》里的叶三、《异秉》里的王二都是确有其人的……不知不觉间,三轮车夫就带着他俩拐进了竺家巷“汪曾祺故居”,远远地三轮车夫就用“高亢而悠长”的嗓音叫道:“汪家的……有人看汪曾祺来喽……”

普通高邮百姓的热情,带给王安忆夫妇心灵深处的颤动。 王安忆笑道:“走进高邮才知道为什么汪老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唯美、善良的。”

王安忆夫妇和张部长合影

高邮之行,除了悠久的人文历史、普通百姓那种自然健康的人性美,让王安忆夫妇赞叹不已外,高邮湖天然的美景更是让王安忆夫妇兴奋。“从二桥上看大运河从高邮城边潺潺流过,过了桥就看到了烟波浩淼的高邮湖,在夕阳的照射下,湖边紫红的芦芽、灰绿色的蒌蒿、雪白的丝穗、碧绿的沙洲……简直妙不可言!”

“这次走进高邮,我们连着两天赶去看高邮湖,观赏夕阳西下的景观,感觉太美了!”王安忆充满羡慕地说,“我现在才感受到,为什么在水汽浩淼的高邮湖边长大的汪老,笔下的故乡总是会柔软地、平和地、静静地流入他的散文当中。”

到高邮的另一件重要事情,便是品尝汪老笔下让人垂涎欲滴的故乡美味。“不管是在街头小食店还是在大宾馆,厨师的手艺都很好——新鲜、干净、美味,高邮美食名不虚传!”

“汪老的文字有特点: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很有味道。”王安忆意味深长地说,正如此番高邮之行,遇到的每一位平常而真诚的高邮人,细细回味起来让人感动。

虽然3天的时间很短暂,但高邮的一切都让王安忆夫妇留连忘返。临行前,王安忆非常愉悦地提笔写下了“美丽的高邮惊鸿一瞥”,并表示有机会还会来高邮,会将这段难忘的高邮之行写入作品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