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票证里面看变迁

2008-10-27 00:00:00    作者:杨星    来源:今日高邮

家住康华园的老王最近在整理橱柜时,找出几张30年前的粮票和肉票,勾起了他对往日岁月的回忆。

他说,改革开放初期买什么都凭票,他家时时备着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煤票等票证。而如今,股票成为他们家的新票证。

老王说,票证当时基本上都是按户口本发的,粮票按年龄发:6岁以下的儿童每月7公斤,6至10岁的小学生每月9公斤,成年人每月17.5公斤。每月每人发半斤肉票、半斤油票、半斤豆腐票。此外,有些福利好的单位还发鸡蛋票、盐票、火柴票、肥皂票等。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粮票、布票为何物了,可在当时这些票证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命根子,没有这些票证,有钱也买不到东西。”老王深有感慨地说。

后来又有了电视机票。1986年,他托在外贸公司工作的亲戚“走后门”才搞到一张电视机票,然后买了一台17寸的孔雀牌彩色电视机。

老王说,这些票证都是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年代的产物,随着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旧票证”渐渐离我们远去了,成了一种纪念品,他的一位同事还在收藏这些小票。

老王说,近几年退休在家,他也“赶赶时髦”,把一部分闲钱拿出来买了股票,感受着行情的起起落落。

“过去手中的票证是为了解决温饱,而现在的票证是有价证券,是日子好了以后用来投资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小小的票证见证了30年的生活变迁。”老王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