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来高邮解文化的乡愁”

2008-10-30 00:00:00    作者: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6年前,著名华文诗人洛夫曾来高邮观光。6年后,洛夫先生再次携夫人来到高邮。在邮期间,他对诗以及人生的精辟见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给了大家无尽的启发。

“再次来到高邮,应该说是一种缘份。”28日下午,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内,洛夫与高邮文学后辈们围桌交流。“我是湖南人,但是这么多来年回湖南的次数不多,高邮我却来了二次。来这里了却我——‘文化的乡愁’。”洛夫先生的开场白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已80岁高龄的洛夫满头银发。“来到高邮与大家面对面交流,也算是一种缘份吧。”大诗人与大家的交流自然离不开“诗”,洛夫说:“诗歌不是写作行为,它是创作行为,创作每一首诗都是一个起点,这种‘出发的新状态’是我这么多年坚持写诗的信心和力量。”

洛夫近照 

“其实我这一辈子,身份有点复杂,湖南出生成长,1949年到了台湾,我的文学生涯的成功不能不归功于这个小岛,我一直受到中华文化的哺育,未曾中断过汉语诗歌美学的熏陶与传承,我的文学心灵始终不曾自限于那狭隘的时空。”洛夫沉浸在美妙的回忆中,非常精辟地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游历与写作经验。

“上世纪80年代,大家倡导‘回归传统’应称为‘回眸传统’。”在谈到如何发掘新诗的潜力时,洛夫说,“今天写新诗的朋友在参考西方诗歌美学追求现代、后现代之余,不要忘记我们老祖宗那种具有永恒价值的智慧结晶。”

洛夫与高邮文学爱好者留影

近年来,洛夫将现代诗歌用古老的行书表现出来,让不少学者感到异常的新鲜。谈到书法时,洛夫说,40年前,受西方现代派诗歌艺术技巧的影响,我就尝试把它与中国传统的美学结合起来。后来我发现另外一种艺术,就是书法艺术。书法是用文字表现的艺术,中国诗歌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字。于是,我探索用最古老的传统艺术,表现最现代的诗歌。诗与书法结合,是二元共生吧。

也许是一种巧合吧,洛夫先生写书法与汪曾祺先生画画有相通之处,难怪他称来高邮解文化的乡愁。  

洛夫简介:原名莫洛夫。1928年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离乡去台湾,1996年移居加拿大。他潜心现代诗歌的创作,写诗、译诗40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已出版诗集31部,散文集6部,诗论集5部。1999年,洛夫的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又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