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3 00:00:00 作者:陆增来 陆业斌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湖啊,清悠悠,
鱼米之乡织锦绣。
麻鸭戏春水,芦苇摇轻舟。
隋堤柳岸多少歌谣,
唱不尽生活的富有……
不久前,记者在三阳河畔采访,被一曲清唱吸引。随着悠扬的歌声,记者找到了正在放鸭唱歌的鸭农倪老汉。在攀谈中,倪老汉说:“前几年,河里脏得不得了,我们放鸭都是圈养,产蛋量低,现在的河水好多了,又可以放养了,鸭子有活食吃,个个膘肥体壮,村民养鸭的劲头更足了。”漫步在碧波荡漾的河道边,我们不得不提碧水路上的领跑人、市河道管理处主任张有松。
高邮地处淮河下游,境内水系纵横、河网密布,19.63万公顷的区域内共有大中小沟1996条3200千米。自古以来,素有鱼米水乡美称。可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人们轻视了对生命之源的保护,河流被严重污染等。为切实改善农村河道环境, 2005年3月,市水务局成立河道管理处,强势推进碧水工程建设,张有松走马上任。
张有松从河海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面对河道管理这一全新课题,既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很好的路子,上任伊始,他首先带领管理处成员,对全市各级河道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编制了《高邮市河道基础资料汇编》,为以后的河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水花生是繁殖能力强、生命力旺盛的水生植物,被称为“河道杀手”,人工往往只能暂时清除,不能彻底根治。张有松认识到,要彻底根除水花生,应当采取更有效的方法。2006年初开始,他多次与省市某些科研单位联系,寻求根治水花生的有效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有松打听到江苏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也正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如能与该研究中心开展科技合作,进行水花生的无害化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岂不是一个根治水花生的很好途径!通过多方努力,我市终于取得水花生专用杀灭剂“水花生导弹” 投放试点权,在城区大淖河、小淖河、汉留镇的东吴河等河道水面进行投放,杀灭剂对水花生根系杀伤力大,用药致死率达90%以上,且对水体及水生动物的危害很小,效果很好。当时部分乡镇对此药剂抱有怀疑态度,且需要资金投入,张有松又不辞辛劳,组织乡镇技术人员进行试验参观,并撰写了《水花生的综合防治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在省级刊物发表,加以宣传推广,同时又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推广经费,药物灭除水花生办法在全市得到了很好推广,并取得了预期效果,河道内的水花生得到了有效控制。
碧水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县、乡、村三级河道逐年进行疏浚,我市境内河网密布,疏浚整治面广量大、困难重重,而且河道疏浚大多采取机械化作业,资金投入较大。省市的河道疏浚补助标准太低,不足疏浚成本的四分之一,乡镇财政困难,群众的收入水平较低,都无力对河道疏浚进行投入,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河道疏浚的进度。
“不能靠等和要,要寻求新的出路。”为实现河道清浚整治与长效管理的目标,张有松多次召集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水务站长进行座谈,并深入到在此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的乡镇进行现场调研。通过不断的探求与摸索,张有松与其他人员一道总结出“以河养河”的三种经验模式——林权租赁、水面发包、土源置换。
据统计,四年来我市共完成县乡河道疏浚土方1185万方,村庄河塘疏浚713万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共拆除圈厕19633座,清除水生植物及漂浮物359.3万平方米,拆除鱼罾、鱼簖1775座。农村河道环境有了根本的好转,河水变清了,岸边整洁了,引排通畅了,干群关系好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