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拨亮孩子心中的灯

2008-11-03 00:00:00    作者: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记高邮质监局主任科员、“五老”志愿者张德林

高邮质监局主任科员、关心下一代“五老”志愿者张德林自幼丧父,饱尝辛酸的他在母亲的抚育下、在党的关爱下,在部队这个大学校里成长成才。深谙“上善若水,厚德方能育才成林”道理的他,近年来对下一代从关注、关心到真挚关爱,将满腔热忱与款款深情倾注在一个个“迷途”的孩子身上,谱写了一曲好雨无声、心灵亮灯的弦歌。

迷途少年成大学生

高邮城区有一个少年叫小章,自幼聪明、调皮、淘气。可是上初一以后,他突然成为家长和老师心目中难以教育好的孩子:智商高、能量大、“朋友”多、爱生事,还颇有点“呼风唤雨”的本领,大量时间是和“铁哥儿们”捣康乐球、打牌、玩游戏,逃学成了家常便饭。平时曾多次关注过他的张德林得知这些情况后扼腕叹息。

两年后,一件上书国家关工委,呼吁首长“救救我的孩子”的事更让张德林痛心疾首,寝食难安。信是小章家长写的,因为对即将要考高中的小章 “文武施压”毫无作用;先后为小章找了多个“干爸爸”做工作,依然无济于事,干爸爸最短的只有一、两次谈话,最长的也只有几个月。受国家关工委委托,北京某学院一位教授也来邮疏导,但是时间短、收效微。为此,上级关工委要求高邮市、镇关工委继续拯救、引导小章。

张德林知难不避,挺身而出。他在正式与小章接触前,走访了小章的爸妈、邻居和包括“干爸爸”在内的关心帮助过小章的人,认真制订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帮教计划:关心体贴,取得信任,帮他明辨是非;树立其信心,循循引导,肯定他每一点进步,同时也理性地对待小章可能出现的反复,并暗下决心,能帮一个,就好一个;能帮一批,就好一群。第一次面对面接触时,老张向小章提出了一个简易又富有人情味的问题:你看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会是谁?也就是最无害你之心、最关心你的人是谁?小章没有回答出来,那眼神不是不肯回答或拒不作答,而是一种期待。随后,老张从关心小章的父母、老师谈起,谈做人做事的内涵及关系,谈影响人生的虚荣心、上进心……小章只是听,两人没有交流。此后,每次见面前,老张总要准备好要谈的话题、中心、讨论可能涉及的要点,如何引导鼓励小章主动提问侃谈。老张与小章零距离接触时从来不揭短、不训人、不压人,而是平等、平和、平易地交流、沟通。起初每天都要交谈20分钟,到后来每周沟通2次,并要求小章写一篇日记。

后来,老张与小章的会晤有时在浴室沐浴时进行,这样更显得坦诚。有时,老张一个关切的眼神,或者一个关心的动作,都像缓缓冲下来的热水流,涤荡着小章疲惫的身心,都能使小章掏出心里话。

就在小章正向“好孩子”转化的时候,他因打人又被请进派出所,继而被两所中学除名后,又被第三所中学除名。老张不想看到的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终于发生了。老张一边稳住小章的情绪,探知小章的心思,一边又托人去外地帮小章找一个中学让他读完高中。能否考大学,老张并不抱希望。但是,这位“触底反弹”的小章向老张表态,自古华山一条路,不上也得上了。老张听了,送给小章四个字:孺子可教。

小章参加高考的那几天,老张对家人说到南京出差,实际是到外地为小章陪考送考。当小章的父亲和关心小章成长的一位校长,从炎炎烈日下人头攒动的送考人群中,一眼看到个子高高的张德林时,小章的父亲流泪了:“张大伯发挥了一个做爸爸的没有能够发挥的作用!”

后来,小章考取了大学,并在读大学时被送到国外一所大学深造。现在他与老张每周都会在网上联系。他以为老张给他的八个字“做人做事”、“孺子可教”可让他受用一生。

助小白走进公安局

2001年的一个晚上,张德林在市区遇到一群行色匆匆、神情紧张的人,其中相识的白某告诉老张,职校的老师已好几天不见小白了。这是白某第二次召集亲朋兴师动众地在城区进行拉网式“搜寻”,终于在一家歌舞厅找到了小白及其女友(都是刚刚18岁的孩子)。白某将小白强行带回家,并厉声要求小白与女友一刀两断。小白全然不听,且不吃、不喝,整天卧床不起,他只有一个要求:结婚。张德林接到电话后赶到白某家,与小白进行两个多小时的谈话。老张的细心、耐心、爱心和一片真情以及深入浅出的道理“撼动”了小白执意“绝食”的防线,最终小白下床吃饭了。

从此,老张和家在乡下、人在城里上学的小白成了帮教的一对。老张针对小白抽烟、喝酒、玩乐、逃学等恶习,寻找适当的时机,与小白共同剖析论理。在对错误的认识上,老张有“三部曲”:先是共同细致地分析犯错误的主客观原因,然后结合眼前的事实分析其危害,再就是共同探讨改错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引导小白走上改过图新的路。

经过老张半年多的帮教,小白进步明显,年底老张帮助把小白送去参军,每月通一次信。一年后,小白被部队选送进军校。那年春节第一次回家探亲,小白连外婆家还未去,先到张德林家拜年,事先也未打电话,为的是给老张一个惊喜。见面时,看到小白向自己敬礼的那一瞬,老张热泪盈眶:一块“废铁”终于炼成了钢,我的辛劳和心血没有白费。此后,小白在武警部队从事通讯工作,立过两次三等功,代理过排长,2007年转业到公安局。

甓社光悬珠湖,莘莘学子借光辉

公元1049年,高邮湖上出现了巨蚌神珠,其珠光如同灿灿日光,周围数十里树影可见,因此,有甓社(湖)珠光和淮南草木借光辉之说。那是预兆吉祥的传说。那一年,见到珠光的孙觉高中了进士,秦少游也出生了。从此,甓社光悬成了传薪兆福的一种象征。张德林自觉而为地坚持厚德育才成林,正以他的好风拂面、好雨无声,体现甓社光悬惠及莘莘学子。

有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素质较差,逃课上网、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时有发生。张德林自告奋勇定期前去讲课。他精心准备针对性强的《我未来的路》,抓住了听众的心;他发明的一个公式:德×智×体=X,德智体任何一项为零,乘积都为零,得到的是掌声和认同。

张德林的大课讲授、个别辅导、心理疏导,使一个聪明、漂亮的女生重归青春年华求学路,与往日不听讲、传纸条、谈恋爱甚至图谋罢课的“坏丫头”判若两人。其祖父听说是老张帮教的,这位做过校长的老人还特地来到学校,了解张德林是何许人也,究竟有何妙法。

张德林还深入到一些孩子的家中“出诊”,对症下药。一个男孩戴耳环、搽口红,变态的心理让家长七窍生烟,老张顺顺当当地让那个男孩自觉恢复男孩相。有一个小孩智商较差,爱认死理,谁说了也不听。老张与其接触交流了几次,这个小孩第一次讲了心里话,遇到矛盾或不解问题时,这小孩会说,我要问张局长,找张局长评理。

深受孩子们信赖和尊重的张德林已经拨亮了许多孩子心中的灯。目前,又有三名中学生正在他帮助之下跨越拐点,放飞理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