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7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长
有消息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对广东、浙江等地中小企业影响巨大。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日前介绍,广东省1至9月关闭的企业有5万多家。
反观高邮工业经济的主要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继续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中,前三季度,我市全部工业累计实现产值440.4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503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41.0%;完成全部工业投入 70.0亿元,同比增长39.5%。企业规模不断做大,1至9月份我市工业亿元以上企业已达5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6家。
工业经济不乏亮点,呈现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新兴产业增长势头强劲、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集聚步伐逐步加快等特点。顺大半导体、光明电缆、兴益机械等27家企业增长幅度超过50%,顺大光伏、秦邮钢铁、至上光电、兴益机械、明浩电光源、康胜机械等6家企业更是实现成倍增长,发展势头强劲。顺大公司随着进口的设备逐步安装到位,年底顺大集团将实现产值25亿元。光伏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一支重要增长极。服装企业凭借本地稳定的劳动力优势,在外地服装企业倒闭大潮中反而站稳脚根,一度时期订单多得做不了。
外贸出口逆势而上。前三季度,全市出口总额19859万美元,同比增长90.2%,提前一个季度完成扬州市下达的任务。
有关人士分析,工业亮点频现与市委市政府科学引导密切相关,近年我市大力培植“三新”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培植新增长点;重视服装、灯具、电线电缆、液压机械、电动工具等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了充分就业前提下的富民,促进了各大产业稳步发展。
不能过分乐观,也不必过分悲观
我市工业经济虽然整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但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全市企业中有因原材料价格巨大波动而不断亏损的,有因订单减少而停产限产的,有因汇率变动太大而增加经营风险的……
经济必将面临一个寒冷的冬天,已成为大家共同的感受。然而采访中,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企业界人士,大家都坚持一个观点:我们不能过分乐观,也不必过分悲观。
市发改委主任赵广华是一位有着数十年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工业”,他分析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波影响巨大,但我们也可以化危为安、转危为机。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决定,指明了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内需的道路。最近国家又提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十条措施。这一系列政策都蕴含着无限新机遇。同时,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原材料价格节节回落,投资成本在下降,这也是发展的新机遇。
前不久,扬州市经贸委主任刘在銮率工作组来邮调研时,破析当前企业面临的“危”与“机”:原材料价格普遍下跌,但有些企业在跌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产品价格普遍下跌,但有些大企业还有利润空间;国内外市场普遍低迷,但有些大企业和有固定客户的企业还有发展潜力。
来自企业界的许多资深企业家更是对经济周期性起落习以为常。前不久的一次座谈会上,经纬公司老总张贵南说,纺织行业相比于10年前,现在的形势还不是最严峻的时刻,而且目前中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平台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强大多了,中国内需市场蛋糕更大了。他相信,用科技武装起来的企业一定是充满希望的。金飞达公司老总张庆奇说,虽然金融风暴对企业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是每一次经济滑坡也是一次洗牌,一些企业被淘汰出局,就会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给规范的、实力强的企业,今年以来全国电动工具行业四大巨头有三家已经关门,而金飞达坚持下来了,一定会寻找到新的亮点和机遇。华富公司老总居春山认为,当前形势下投资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但也不能过于胆小谨慎。只要国际国内发展新能源的趋势不会变,华富围绕新能源开发市场的投资方向就不会变。
在工业一线拼搏了数十年的升达集团老总张椿年面对当前各种危机,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苦练内功打基础。今年以来,升达高薪聘请了三名韩国专家,专攻中高压电极箔生产,力争中高压电极箔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升达还推行精细化管理;购进节能降耗装置,大力进行内部挖潜;加强市场调研,提高资金运行质量等,降本增效提质,随时蓄势待发。
重点企业以他们多年的经验沉着冷静应对这场危机,广大中小企业主也有一颗平常心看待金融危机冲击波。前不久,记者在汤庄镇采访得知,今年10月,该镇有12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近3亿元,其中不少投资者在今年以来的市场价格波动中屡有亏损,为什么他们仍敢继续大投入?扬州高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有还说的话颇能代表大家的心声,他说,“既然办厂,就不能指望每个产品都能赚钱,每笔订单都赚钱,天天都赚钱,我们既能赢得起也要有亏得起的心理准备,低谷时投入才会迎接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