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龙虬罗虾是这样长大的

2008-11-19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

前一段时间,我市高效规模农业及“三大合作”组织,引起了省、扬州市领导和周边市、县的高度关注。省长罗志军,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以及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市长王燕文等专程来邮实地考察;9月18日、23日,镇江市党政代表团、邳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来我市参观学习;9月22日,扬州市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现场会又在我市举行……我市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以及“三大合作”组织工作得到了省、扬州市领导和参观者的高度评价。

在每次考察、参观过程中,龙虬镇的万亩罗氏沼虾养殖示范园都引起了参观考察人员的极大兴趣,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罗氏沼虾的收入占龙虬农民年收入的42%。那么龙虬的罗氏沼虾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龙虬早在7000年以前就有种植水稻的历史,现如今,勤劳奋进的龙虬人用智慧创造了高效农业项目——龙虬万亩罗氏沼虾养殖示范园,成为江苏省罗氏沼虾养殖第一镇并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链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今年,全镇养殖罗氏沼虾农户达1600户,养殖面积2.76万亩,从事罗虾养殖、捕捞、销售的农民7500人,占全镇农村劳力三分之一,另有710户跨省、市、镇养虾9000亩。今年,罗氏沼虾养殖已经结束,据统计,养虾户亩平均纯收入2200元,有的达2500元,加上产业链收入,今年全镇虾业经济总收入超3亿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罗氏沼虾已成为龙虬镇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朝阳产业。

勇者的探索

1990年6月,原张轩乡水产养殖场的承包人周长文,在原高邮县水产局领导和技术员孙桂尧(现为市农林局副局长)的帮助指导下,在自己承包的2.6亩鱼种塘内套养了罗氏沼虾,一年下来,除收获2000多斤鱼外,罗氏沼虾仅收了26斤。初次试水,无任何效益,但掌握了一些养虾技术和经验。周长文不甘心,想正而八经养一回。当时有人反对,认为老老实实弄个鱼养养挺好的,何必想发“虾财”,弄不好是“上河的虾子白芒(忙)”。

时任张轩乡党委书记的尤一朗、乡长吴荣林、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周仁庆认为,农民要致富,不能守住老一套,鱼能养,虾就不能养吗?既然开了头,何不坚持走下去。1991年,在市水产局领导徐庆登,技术员孙桂尧、马建社等支持撮合下,原张轩乡水产养殖场和司徒水产养殖场同上海东海水产养殖公司达成合作意向。1992年6月,养殖场让出83.3亩水面用于养殖罗氏沼虾,上海方面负责苗种、饲料、销售等。但后来因方方面面都受制于上海东海,合作终止,养殖场亏损50多万。

50多万的亏损,对一个乡镇养殖场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学费”交了,不能半途而废。1994年,在乡党委、政府以及市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平时善于学习钻研的周长文率先搞起了19.1亩的罗氏沼虾养殖,随后强民村的郭茂海、东角村的秦玉宝、秦荣銮也分别在本村养殖35亩和19.8亩。在养殖的过程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楚。周长文、郭茂海养殖获得了成功,尤其是周长文,因为带头养殖为农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1996年5月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2000年又获全国劳模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从1990年养殖面积的2.6亩发展到1995年的481.4亩,加上周长文的养殖成功,使龙虬的农民看到了现代养殖的希望。时任张轩乡政府副业助理的秦恩华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周长文等几个勇敢的探索者,也许就没有龙虬今天的罗虾产业!”

技术的突破

经过失败后的总结,虾农们虽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但如何进一步提高亩产量、育苗的成活率成了虾农们一道难越的技术难关。1998年,周长文、吴圣良、郭茂海等人自费去上海奉贤等地学习锅炉增温育苗技术,使放苗养殖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改变了以往4月份才能放苗养殖的历史。锅炉育苗技术迅速在龙虬普及,后来经过探索研究,又成功总结出塑料大棚增温育苗、直接放入大水中育苗等轮养技术,育苗的成活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虾苗的规格也提高到平均2.5厘米左右。

育苗的成活率提高了,但亩产量却始终徘徊不前。经过实践,他们又总结出一套罗氏沼虾高产高效轮捕放养技术。当虾苗放入大水经过2个月左右强化饲养管理后,先用简易的小捕捞工具检查其规格,当罗虾规格达到6厘米以上时,就用大网进行全池捕捞,通过人工手选,挑出达上市规格的罗氏沼虾,不足上市规格的再放入水中养殖,直至能上市再捕捞。通过轮捕 ,减少了虾池的养殖密度,促进了小虾的生长。

为改善虾塘的水体环境,虾农们还在虾塘内适当套养一些鲢鱼品种,充分利用塘内的天然饵料去除过多的藻类以减少轮虫为主水体溶氧的消耗,调节了水体质量。从2004年起,龙虬镇在虾农中普遍推广生物制剂使用技术,通过净化水体,控制氨氢、PH值、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严重超标,促进了罗虾的快速生长。与此同时,龙虬镇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同市农林局水产专家一起联合攻关,在防治白体病、弧菌病、纤毛虫病、滴心病等主要病虫害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由于育苗技术、放养技术、防病技术的提高,罗氏沼虾的亩产量从开始的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00公斤,最高的亩产超过500公斤。

各方的支持

龙虬镇的罗氏沼虾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龙虬镇镇长蒋庆奎曾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多年,他对龙虬罗虾产业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感触,他深有体会地说,没有农林、水产、金融部门以及农字号的企业的扶持,龙虬罗氏沼虾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市农林、水产部门在品种的引进、养殖技术指导、项目推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助推了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市农村信用社想虾农所想,急虾农所急,冒着一定的信贷风险,大力支持虾业经济,最多向虾农们放贷2500多万元,解决了虾农养虾的资金问题。

龙虬镇还组建了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罗氏沼虾协会,协会负责信息发布、产销对接、物资订购、技术辅导等。日前协会拥有会员1500多人,经纪人150多个。一些养殖能人还先后创办了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长宏水产专业合作社、小康水产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虾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了虾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