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黄桂君

2008-11-28 00:00:00    作者:郭斌 管玮玮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近日,从闭幕的第八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典礼上传来好消息,高邮中学的数学教师黄桂君作为扬州地区惟一一名教师代表,获得了“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是1991年经教育部批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教授名字命名的数学教育单项奖,是国内奖励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全国性奖项。该奖1992年由美国数学家项武义教授夫妇,上海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胡和生院士夫妇提出倡议并发起。如此一个分量颇重的奖项,黄桂君凭借什么收获了它?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邮中,与黄桂君近距离接触。

干一行就要精一行

黄桂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农民的出身,让他秉承了勤劳、善良的中国人传统品质,也铸就了他踏踏实实、干一行精一行的做事风格。

黄桂君说,当初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但连续两次的高考失利,让他最终走进了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在师范的三年里,黄桂君并没有消沉,他很快调整自己,刻苦学习专业知识。1986年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在一沟中学做一名数学老师。在最初那段从教的日子里,黄桂君只顾埋头教书,直到1990年进入高邮中学以后,一位老教师的话点醒了他:小黄,做教师只教死书不行,要想成为名师、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应自己写文章,琢磨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这给黄桂君很大的启发。

在随后的日子里,黄桂君一边教学一边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他的第一篇论文在北京《数理天地》杂志上发表,后来又先后在《数学通报》等全国20多家报刊上发表教研文章100多篇,内容涉及教材分析、教学案设计、教法实践等。他还参与了多次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黄桂君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每一个听过他课的人,都对他的教学模式印象颇深;他所教的学生高考录取率一直很高。他的教学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用同行们的话说:黄桂君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们常说,课堂45分钟是黄金时间,必须分秒必争。但黄桂君的教学方式却不一样。课堂上的时间,他总是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学。一次数学课上,一名学生在他正教授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时,突然想出了一种与教材中传统方法不同的计算方法,虽然有待改进,但黄桂君还是立即停下教课,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并最终以学生名义写了一篇论文,在《中学数学教学》上发表。

黄桂君深知学生学习的最大天敌是“题海”,教师教学的最大天敌是“照搬资料”。因此,对于课后的练习,黄桂君也有一套自己的模式,他常常问自己:“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么做?”所以,在平时布置作业前,他都要亲手做一遍,去掉无效或重复题目,取其精华,以达到更好训练效果,省去学生无谓的劳动。他还经常自编数学习题、独立命题试卷给学生们练习。

许多曾是黄桂君学生的人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黄桂君的教学: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老师的作业,更让人一身轻松。

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黄桂君对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年轻教师总这样说:好教师的标准就是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他这样要求别人,也这样要求自己。

黄桂君曾经遇到过一个女生,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而父母要求又很严。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女生逐渐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上学三天打鱼两日晒网,父母打过、骂过,甚至哭过,都无济于事。黄桂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了解,他得知这名学生喜欢追星,于是就特地和她谈明星,并专门收集一些明星坎坷、奋斗的成长史,让她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并结合身边真实的事例,从情感上感化她、思想上疏导她。为了帮助她学习,黄桂君甚至放弃了休息的时间,每天晚上主动去她家辅导。在黄桂君的努力引导和帮助下,这名女生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苏州大学,并留学日本。

在教学后记中,黄桂君曾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学生是一个最不应该被忘记的群体,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群体,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有自尊,也有自卑;有激情,也有颓丧。作为一名教师,怎么能够回避学生求助的眼神呢?帮助学生进步,是一名教师最大的良知。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