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白果大丰收 市场待开拓

2008-12-05 00:00:00    作者:杨璐    来源:今日高邮

白果又称之为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也是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观赏为一体的重要经济树种。在品种丰富的干果中,白果的经济价值曾排名第三,一度被誉为“绿色黄金”。60年代中期,德国医药科学家发现银杏叶片中含有治疗心脑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多种药效成分之后,银杏的生产和应用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然而,眼下“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白果今年的价格跌得让果农“绿了脸”,最贵时卖过二三十元/斤,今年卖2元多一斤的也有。面对倒贴人工还亏本的买卖,很多果农宁愿让白果留在枝头。

价格大跌  果农惜售白果

据了解,目前我市种植的白果树大概有3、4万棵,主要分布在开发区、运河东堤以及各个乡镇,这些白果树大多都是个人承包种植的。

游有卿是我市八桥镇的一名白果种植大户,种植白果树已有20多个年头,他说自己从来没有遭遇过今年这样的市场状况。以前每年的9月份,游有卿就忙着摘果、去皮。但近日,记者打电话询问老游时,他却显得非常悠闲。“我一开始采了一部分,但是后来价格持续下跌,于是我就懒得管它了,现在仍然有很多果实挂在树上。”说起白果市场的突变,游有卿有点激动。他告诉记者,以前种的这3亩多“子孙树”,每年都能给他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今年是肯定没有指望了,目前市场上都只有2元多一斤,要按这个价卖出来,我连人工采摘、劳动费用都赚不回来,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烂掉的果实。”老游的这本账,算出了眼下果农的无奈。

做了七八年白果贩卖生意的戴建斌摇着头说:“做生意这么多年,从来没碰到过今年的情况。”戴建斌告诉记者,以前种植白果树的人很少,所以白果的价格一直很高,而今年的这种价钱实在是没有碰到过。以前每年白果上市的时候,戴建斌都会收购1到2吨,运往常州、无锡等地销售,每次都是一抢而空,最少也能赚个四、五千块钱。今年他以2.5元/斤的价格收购了1吨白果,却没想到出售价竟还低于2元/斤,他说:“这种价格真的没办法卖了,如今只好把大量的白果堆放在家里,现在已经不准备卖它了。”

白果跌价原因是货丰价贱

今年白果的市场遭遇,让人想起了农产品的一个怪圈,那就是“赚了——多种——亏了——少种——再赚”,如此周而复始,这似乎已成为传统农产品摆脱不了的“痛”。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今,白果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这种现象不光是在我市,就连被誉为“银杏之乡”的泰州今年也遭遇到了这种尴尬的境遇。一直以来,白果的价格最少也都会在十几块钱一斤,一些人认为白果的销售市场很好,就回去拼命种植,导致现在白果树越来越多,“物以稀为贵”,这产品越多,就显然不值钱了,降价自然也就很快。

白果的食用药用价值很高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白果含有抗衰老物质,还有抑制癌细胞扩散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白果也有抗大肠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链球菌的作用。但食用白果需少量。

对于白果的食用方法,有的人说每天吃两颗,有的人说像嗑瓜子一样,别吃太多就可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很“专业”地向记者介绍道,白果必须煮后晒干食用,既可以泡酒也可以直接吃。到底白果能否生食?吃了对人体健康会不会造成危害?就此记者咨询了农林局的有关专家。专家称,白果具有补肺养肾、强身健体的功效。它不仅可以吃,也可以入药。但是,生白果含有微毒,吃多了会中毒。

记者又从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生食银杏果,儿童一般连吃20颗左右,成人连吃50颗左右就会有中毒的危险。预防白果中毒的方法是将其煮熟后再食用,不过煮过的白果毒素仍未完全受到破坏,所以不宜吃得太多。

白果产业市场需要开拓

对于近年白果价格逐年走低的问题,我市农林局有关专家认为,销售渠道不够畅通也是一个原因。现在江苏省的白果主要销往广东、深圳等地,国内市场还没有真正打开。国际市场方面,江苏的白果主要是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日本人、新加坡人都有每天吃白果的习惯。但是白果不像大米,不需要整袋拎回家。日本人、新加坡人习惯吃一点买一点,因此,当地的销售商不会把大量的成本花费在白果的冷藏保鲜上,也是卖掉一点再进口一点,所以,国际市场也不是非常理想。此外,最近几年,国际市场尤其是日本对农产品的进口设置了越来越高的壁垒,白果的出口不再像以前那样顺畅。

专家认为,白果整个国内市场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假如全国每年每个人消费10粒白果,按每斤200粒计算就是三万吨,那么现在的产量尚不能满足需要。所以,白果产业要发展急需打开国内的销售市场。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