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6 00:00:00 作者: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潘高云
我市书法界名人多矣!然而,在书法界名人圈里,女书法名家却是凤毛麟角。今年正值不惑之年的潘高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同说,江苏是全国的“书法大省”,潘高云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性,能跻身省书法家协会很不容易。她加入省书法家协会时40岁还不到,可谓是我省书法家后起之秀。
日前,记者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见到了潘高云。
走近潘高云,才知道潘高云原来就是坐落在阳光超市(北海处)“高云刻字社”的法人代表。她家祖上以“刻印章”为业。潘高云说,她伯父潘寿林写得一手好字,名震一方。她高中毕业后,就继承祖业,白天操刀刻字,晚上握笔练字。
虽说潘高云高中毕业后才继承祖业操刀刻字,但由于家庭的熏陶,她在孩提时便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碑帖,特别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圣教序》很感兴趣。
说起刻公章治印鉴之初,潘高云告诉记者,她小时候练字写的是正字,刻章写的却是反字。为了写好反字,她就把写好的反字对着镜子修改不到位的笔划。如此反反复复地练习了几个月后,她终于能在石头、木头、牛角、塑料(有机玻璃)上自如地写反字了。潘高云说,在所有刻章的质材中,最难刻的不是石头,也不是牛角,而是塑料,刀在上面滑溜滑溜的。她伸出左手的食指笑着说:“这只指头最苦!”
潘高云说,她现在能够在书法上有些造诣,缘于一次机遇。
几年前,市书法协会更名“高邮市书法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明到“高云刻字社”刻公章,潘高云才晓得,高邮还有个书法爱好者的协会组织。她试探着问道:“女书法爱好者能参加协会吗?”赵明当即回答:“可以啊!”于是,潘高云便加入市书法家协会,从此结识了我市书法界的众多名人,其视野一下子就从刻字社的小天地拓展出来。潘高云回首这一幕,至今仍兴奋不已。她说,如果没有那次机遇,自己很可能一辈子就是刻字匠。
就在潘高云融入到市书法界的大圈子不久,“刻字社”发生了一次技术革命,刻章全部采用电脑制作,手工刻写被彻底打入“冷宫”。面对由电脑制作出来的公章、私章,潘高云是既高兴又沮丧。高兴的是,电脑制作的图章便捷规范,既快又好,既省时又省事,左手食指再也不会遭受“创伤”之苦。而沮丧的是,不再动手动笔动刀,人闲得发慌,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依托。有一段时间,她一会儿拿支笔,一会儿拿把刀,却不知道干什么。
书法界的同仁们劝慰她、鼓励她:电脑制作图章,把你从“手工作坊”式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你专心研究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潘高云经书法界同仁的友情提示后,精神为之一振,决心凭借自己多年的刻字功底,在篆刻艺术上作些努力。
潘高云深知,由于多年从事刻字谋生,手法上难免有匠俗之气。为求突破,她选择了“鸟虫篆印”。“鸟虫篆印”得名于印章文字形似“鸟”、“虫”,创作难度较大、技法要求很高。须有篆书的功底和用刀的娴熟,还要有章法的巧构。潘高云知难而进,每天晚上坚持练字两个小时,多年来雷打不动,其技法日渐长进,篆刻作品精致妍美,从而跨入许多人朝思暮想的天地——江苏省第六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不久前,她的硬笔书法作品从58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第一届‘银杏之乡’全国硬笔书法作品展”(此次入选作品120多件)。“兰亭奖”获得者、中国书协会员、市书协副主席殷旭明和省书协会员、市书协副主席孙平等,对潘高云的印章技艺也颇为赞赏。
潘高云不满足于篆刻创作技法单一化,她在“鸟虫篆”方面取得佳绩的同时,又钻研元朱文印。元朱文印有别于鸟虫篆印,鸟虫篆有古朴深奥之味,而元朱文是求精金美玉之貌。元朱文印从技法和文化方面,都对创作者有较高的要求。为此,潘高云在坚持每天练笔两小时的基础上,还研读古典词赋、散文小说;为使用刀流畅,能够“气到手掌”,她又拜师学习程式太极拳和剑术。
受潘高云的艺术熏陶,行政服务中心有些女员工也早已开始舞文弄墨。她们和潘高云一样,认为探求书法艺术是愉悦身心的快乐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