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8 00:00:00 作者:李冬宁 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昔日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九十不稀奇。我市有83万人,如今90岁以上的老人有1590多人,其中百岁老人有12人。在1590多名90岁以上的老人中,410多人生活在城区。而拥有5.8万人口的三垛镇,90岁以上老人就有280多人,是全市20多个乡镇中最多的。记者于近日赴三垛等地走访,探究老人长寿之道。
三垛镇中心路上居住着一位98岁高龄的老者,叫邵正来,曾是三垛镇饮服公司的一名大厨师,69岁时才正式退休。
是日下午两点多钟,记者来到邵正来家,他正坐在藤椅上晒太阳,满脸红光,身上散发着酒气。他的小女儿邵庆凤告诉记者,她父亲十多年前戒了烟,但一直喝酒,有时一天还喝两顿,每顿可以喝上二三两。
邵正来正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就在邵庆凤向记者介绍时,邵正来睁开双眼,一眼就认出陪同记者采访的社区丁主任。他大声说:“丁主任啦!我就要过100岁了。现在你就先发喜钱吧!”说完话,他先哈哈笑起来。丁主任对记者说:“邵正来每天上街跑一圈,每天到澡堂子洗把澡,只要在路上见到面,他就笑哈哈地要喜钱讨寿。”
邵正来还对着记者诙谐地说,社保局遇到他不划算,要赔本呢!他现在每月退休金有大几百元,每月都是他自己去邮政储蓄银行取款,“私房钱”也是自己保管。
谈起老人的长寿之道,邵正来女儿和社区丁主任都说,老人一辈子生活并不顺畅,但是他很达观,至今仍然讲笑话逗人。
邵正来结过两次婚,两个妻子都先他而去。两次婚姻共生育四男两女,不幸的是二儿子、三儿子和大女儿也在多年前去世。而他的第二个妻子在30年前去世,当时小女儿才10岁。那时邵正来是既当爹又当娘,忙里又忙外。他不仅没有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不幸击倒,而且把家中的几个子女都拉扯成人。
邵正来现在就盼着儿女为他做百岁生日寿宴,而且,他还提出要在扬州工作的小儿子在扬州为他做寿。儿孙们对老人的这一要求都满心满意地应承。他们全家将于明年的农历9月28日,在扬州为老人庆祝百岁诞辰。
三垛镇上居家巷里,住着双双都已90岁以上高龄的老夫妻,先生卞爱华95岁,老太王兆英92岁。老俩口生活经历也颇为坎坷,早年他们全家被下放到农村,由于是做生意出身,既不会干农活,也没有硬朗的身板,仅靠在村头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千辛万苦地把两个女儿拉扯大。
王兆英
卞家华和王兆英晚年时变卖了在农村的房子,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三垛镇上定居。老俩口生活很有规律,从不吃零食。记者见到王兆英时,十分惊诧,她穿着清爽削刮,中气足,说了一大段话,口齿清清楚楚,头脑反应也敏捷。
那天,卞家华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王兆英忙前忙后地服侍他。由于受条件限制,卞家华和王兆英老俩口没有同子女住一起,两个女儿时常来看望看望。
在我市的湖西四个乡镇中,有180多名90岁以上的老人。郭集邵庄村东沟组的张宝堂,今年91岁。前天上午9点半钟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幸福地半躺在床上颐养天年。
张宝堂说,他年轻时一个人种34亩田,什么农活都能干。张宝堂不像邵正来、王兆英那样身材矮小,他身材高大,一双大手尤为吸引人的眼球。
张宝堂已68岁的女儿张秀珍说,她父亲耳朵特别好,一点小声音都能听得到;眼睛也不花,一个人玩雀子(老字牌);多年前满嘴全换了假牙,现在什么都能吃,而且十分喜欢吃荤菜。
老人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十分讲究个人卫生,不仅早晚刷牙,而且只要吃一次水果、糕点,都刷一次牙,从不抽烟喝酒。只是几年前跌了一跟头,现在双腿欠力,因此,常在床上躺躺。
张宝堂十分满足自己的生活,“饭来张口”,不愁吃、不愁穿,现在就愁洗澡。
与张宝堂相邻的邵庄组的丁秀珍,今年93岁。她这辈子生养了四男四女,只有一个“老四”5岁时因缺医少药而夭折,其余全都生活得十分幸福。
丁秀珍晚年轮流在儿孙家过,儿孙辈个个都喜爱她,听她拉家常,为她洗澡梳头。丁秀珍的大儿子郑桂仁说,她90岁时还能拎水浇菜、做针线活,只是前些时日才腿脚不便。
丁秀珍的大儿媳、二儿媳争着向记者介绍她们好强的婆婆:老人一时一刻闲不住,孙儿孙女、侄男侄女的生日时辰个个都记得,一大堆晚辈的名字、排行,从来没记错过。
在丁秀珍晚辈的记忆里,丁秀珍从来没有打过针、吃过药。郑桂仁告诉记者,医生检查她身体后说,她身体好着呢!
据了解,我市民政部门正在积极为“老龄事业”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市卫生部门每年在“敬老日”期间为90岁以上老人免费进行测血压、听心肺、心肺透视、心电图和B超等项目的检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幸福健康愉快地享受生活,是我国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体现,老人们正沐浴着和谐社会的幸福阳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