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6 00:00:00 作者:姚静 来源:今日高邮
18日上午,以纪念我市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秦邮巨变”大型图片展,在市行政中心拉开帷幕,图片展共分为经济发达的高邮、活力彰显的高邮、环境优美的高邮、文化繁荣的高邮、社会和谐的高邮、政治清明的高邮等六大主题篇章。400多幅珍贵的图片资料一经展出,便拨动了邮城市民内心深处的心弦。此次展出的图片里,既有全面记录高邮发展历史大事件的图片,又有反映百姓生活的小视角,真实地再现高邮30年来的沧桑巨变。据悉,当筹备图片展的消息传开后,邮城各界的摄影爱好者纷纷送上作品。记者撷取其中几个图展背后的故事,以飨读者。
故事一:开幕式上当市领导揭开展示图片背景墙时,背景上的霞光满天的图片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这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背景图片充分反映了我市30年来欣欣向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谈起这幅图片,多年奋战在新闻一线的本报摄影记者陆学智坦言,那是他病后康复时,有一次在病床上突然看见窗外霞光满天,忍不住瞒着妻子独自一人跑出去拍摄的。陆学智说,早在2006年他就开始准备30年图片展的资料,由于身体长期透支,前不久生了一场病。但令他感动的是,他生病期间,市领导多次上门慰问,并向他征稿。于是当他病情有所好转时,就一头扎进了资料堆里,分类整理。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陆学智相机时刻挂在胸前,甚至比对爱人还要亲密。他告诉记者,曾经在部队档案局工作的经历,让他养成了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加上长期在新闻一线工作,接触了大量的事实,也积累了丰富的图片资料。目前,手中仅光盘资料就有近百张。
“有句话说得好,经历历史的人是幸运的,见证历史的人是幸福的。我很庆幸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城市的成长历史。”陆学智自豪地说。
故事二:30年前,人们都是在露天广场上挂水,几排刷了白漆的木椅,木制盐水瓶挂杆,冬天只能蜷坐在瑟瑟寒风中;30年后,不但有现代气息的多功能护士站和专门的输液室,还有空调等设备。30年前,县人民医院是用青砖砌起的2层楼楼房,极其简陋的医疗设备,30年后,16层多功能综合性医疗大楼拔地而起。30年前,农民用一张芦苇帘子遮挡着上厕所,30年后,三格式新型厕所正在全市各乡镇普及开来……在此次图片展中,多组反映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旧对比图片,让人们发自肺腑地感叹:医疗水平提高了,农村卫生事业进步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市卫生局疾控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卫兵告诉记者,由于职业关系,多年来他一直用镜头关注卫生事业及邮城农村的发展变化。 “高邮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从卫生事业和农村的发展,让人真切感受到高邮30年的巨变,令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这次图片展,王卫兵提供了一百多张图片,虽然这样,但仍让王卫兵不过瘾,因为30年来值得反映的东西太多。王卫兵说,他将继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镜头记录新的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记录我们高邮奔向全面小康全过程。
故事三:“抓拍不到第一现场,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非常遗憾,因为那将无法留下真实的瞬间和历史资料。”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金树林这样说道。在400多幅图片中,蝶园广场的旧貌换新颜、府前街的拓宽改变、改造后国雄大道等,无一不勾起邮城市民深深的回忆和无限感慨。正是金树林,用他那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记录下了高邮城市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建设系统工作的金树林长期以来对城市建设有着浓厚的兴趣,大街小巷凡是有改造规划的,他都千方百计保留下原始资料。交谈中,金树林对蝶园广场的改造仍是记忆犹新:“满眼菜地、猪圈、河沟和芦苇塘,改造施工后的每个阶段我都坚持拍摄报道,直到项目竣工。如今看到已成为市民热爱的活动中心,心中激动万分,更是感慨不已”。
“摄影对于我来说是种追求,是种爱好,是种责任。过去的30年,我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城市的变迁,今后我还将用自己的镜头向市民展示高邮蓬勃发展的新颜。”
图展上,记者遇到市档案局局长周成,作为图展供稿的主要部门,周成显得既兴奋又遗憾。“我们这方面的意识还显得薄弱,此次图片展档案馆提供的资料不多,未能覆盖高邮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面,幸亏我市有这么多摄影爱好者,及时保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特别是这些新旧对比的图片,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看人员的心,更激起我们建设美好高邮、小康高邮、和谐高邮的信心。周成希望通过这次图片展,能够让更多的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下更多生活中的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