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4.9万残疾人康复有保障

2008-12-29 00:00:00    作者: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18日上午9时38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式揭牌,并向全市广大残疾人提供服务,这也是扬州市首家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标志着我市4.9万残疾人康复从此有了保障。

据了解,去年省政府提出新建或改造50所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任务,我市也被列为其中。为了认真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将其列为今年“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以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下发执行,市人大也非常关注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将之列为今年人大代表五大重点建议之一。为了使残疾人康复中心早日建成、建好,市残联多次派人到苏南的常熟、金坛和苏中的姜堰、泰兴以及苏北的东台等地考察学习,并于今年进行了选址,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于12月18日正式揭牌。

走进残疾人康复中心,装修一新的3层办公楼给人以干净和温馨的感觉。据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张德山介绍,目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设有“医疗康复科”和“运动康复科”、康复门诊部;综合功能训练室;生活辅导室;孤独症、听力语言、智力残疾个体功能训练室;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室及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室。中心拥有形体平衡功能检查评估系统、语言障碍诊疗仪、认知障碍诊疗仪、神经康复功能评定系统、微电脑牵引诊疗仪等先进设备,还配有肩关节回旋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椅、髋关节训练器、复式墙拉力器、手动直立床、训练浪桥、偏瘫康复器、前臂旋转训练器等器具。中心现有康复医师3名,康复治疗员3员,基本能承担起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训练等康复服务。

张德山告诉记者,虽然康复中心在18日正式揭牌,但早在10月28日那天,中心就已经全部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自中心投入使用后,便向全市0至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服务。

据调查显示,我市现有0至6岁的残疾儿童97人,目前已进入中心进行康复功能训练的有77人,其中,视力残疾5人,听力语言残疾3人,肢体残疾14人,智力残疾9人,孤独症1人,多重残疾45人。

在张德山办公室的书柜里,记者看见了一套0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其中包括视力残疾儿童康复功能训练科目、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科目、肢体残疾儿童康复功能训练科目、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功能训练科目、孤独症儿童康复功能训练科目等。张德山说,这是康复中心根据各类残疾儿童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理疗辅助等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生活等康复功能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认知、感知、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改善或提高生理功能。

在康复中心的综合功能训练室内,记者看见很多残疾儿童在家长陪同下训练着,旁边还有康复医师在进行指导。家住开发区的小宇就是其中的一位,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躺在棉垫上,康复医师朱医师一边给他做肌肉按摩,一边与他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交流。站在一旁的小宇的奶奶告诉记者,小宇患有先天性的脑瘫,自发现以后,先后去过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一些医院进行治疗,但未能好转。后来因为经济等原因,放弃了治疗,小宇就一直呆在家里。“前不久,我们接到市残联的电话,说城区有了残疾人康复中心,让我们带着孩子来进行康复治疗,并且说是免费的,由于儿子媳妇平时都要上班没有时间,就由我陪着孙子来训练。来了一个星期,在医师的指导训练下,小宇已经能够做一些简单的翻身动作了,现在有了专业的训练,我们全家人又都充满了希望。”朱医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对残疾儿童在进行治疗未果后,大部分都选择了放弃,不重视对他们的训练,其实有些残疾儿童通过正确的训练后是可以康复的。

家住汉留镇的小丹先天性智残,记者见到她时,她正被奶奶抱在怀里,不时地哭喊着。小丹的奶奶告诉记者,孙女在4岁的时候就在上海一家医院做了手术,但没有效果。“自从14日来到康复中心后,每天都有专门的医生和她进行交流,现在与以前相比,孙女情况已经有了好转,哭喊声也没有以前那么大声和频繁了,我们全家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据市残联理事长陈广山介绍,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我市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功能,真正成为我市直接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带动和规范全市各类康复机构健康发展的示范窗口,成为推动全市残疾人康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成,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促进和谐高邮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他表示,将建立健全康复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解决创办初期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特点,在康复资源的整合、康复知识的普及、康复业务的咨询等各个方面创造自己的特色,向全市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开展各类适合他们的教育、康复、文体及适宜他们的生产劳动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平稳回归社会。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