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1号文件”:连续三年吹响改善和保障民生“集结号”

2009-02-02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全年采集就业岗位20000个

■全市新增参保人数达8000人

■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万平方米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35%

        【核心提示】

1月7日,中共高邮市委、高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的意见》(邮发[2009]1号)出台,这已是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出台改善和保障民生的1号文件。

2009年的“1号文件”,浓缩着市委、市政府取信于民、惠泽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最好、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

2009年的“1号文件”,共涉及务实办好教育文体事业,全力做好城乡就业和劳动者关系协调工作,切实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6个方面的33个具体事项。

在新的一年里,全市人民有了33个幸福期盼和等待。

关键词一:教育文体

亮点:均衡发展

【目标】全面完成相对薄弱小学、初中的改造,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8%以上。着力培育和扩大优质高中,注重内涵发展和特色教育,建设1—2所群众满意度高、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的名校,全市90%以上高中生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

【路径】科学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使全市中小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逐步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完善校园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教师交流轮训制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提高资助标准。

【解读】 通过科学实施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完成相对薄弱小学、初中的改造以及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完善体育设施,来务实办好教育文体事业,均衡配置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差距。与此同时,还通过着力培育和扩大优质高中,注重内涵发展和特色教育,使全市90%以上高中生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

关键词二:统筹就业

亮点:扩大就业

【目标】全年采集就业岗位20000个,推荐就业4000个,其中下岗失业职工1200个,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人。

【路径】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建立面向基层企业的定期走访和困难企业的重点联系制度,指导企业因企制宜制定工时制度。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指导服务,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市人力资源市场每月举办不少于1次全市性的大型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为企业和劳动者双向选择提供免费服务,努力化解群众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矛盾。

【解读】重点围绕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等困难群体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基本稳定。鼓励企业吸纳各类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解决好失地农民、低保家庭以及其他就业困难群体的培训就业问题。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关键词三:医疗保障

亮点:城乡全覆盖

【目标】全市新农合覆盖率达95%以上,人均筹资标准逐年上升,进一步完善补助方案,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提升保障水平。

全市非公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30%。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率达到100%。创建扬州市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5个,提高已创建成的各级卫生镇、卫生村的管理水平。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12000座,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民改厕的补助和奖励。

【路径】严格新农合资金筹集使用财经纪律,按照补偿兑付政策和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切实管好、用好基金。强化合作医疗信息化网络建设,充实人员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健全完善制度,为参合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医疗保障服务。

【解读】改革现行农村医疗救助办法,做好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工作。严格落实惠民医院和公立医院惠民窗口对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用的规定。低收入参合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在新农合补助的基础上,给予医疗救助,使农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关键词四:社会保障

亮点:扩面征缴

【目标】2009年全市新增参保人数达8000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3亿元。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在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2009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路径】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全市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35%,对被征地农民做到即征即保、应保尽保。积极研究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基本养老政策,探索建立城保、农保和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制度的互转机制,努力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解读】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按标施保,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继续做好向城市低保家庭发放“实物券”工作。进一步规范集镇非农低保工作。做好城乡低保对象物价补贴发放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对非低保家庭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城乡低保标准给予重残救助。

关键词五:城乡统筹

亮点:公共基础设施

【目标】重点建设333省道京杭运河新民滩特大桥,改造乡村道路危桥20座。

【路径】继续实施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疏浚市乡河道41条,长度171公里,全面建立河道长效保洁体系,新增碧水之乡4个。实施灌区改造第八期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7.8万人。加快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建设污水管道10公里。改造老城区危旧公共厕所20座,新区、开发区规划定点、配套新建公共厕所10座。实现城乡垃圾统筹处理,在郭集、临泽、三垛、送桥、汉留、八桥各新建1座垃圾中转站。

【解读】城乡统筹不再是一句空口号,我市通过实施碧水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实现城乡垃圾统筹处理等,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和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随着城乡的统筹发展,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将越来越好,日子也将越来越红火。

关键词六:社会救助

亮点:残疾人帮扶

【目标】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室10个,完成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00例,向下肢残疾者免费配发轮椅200辆,为下肢截肢者免费安装假肢10条,继续为400名特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给药。全面启动0—6岁残疾儿童康复功能训练工作,确保全市107名0—6岁残疾儿童得到免费康复功能训练。

【路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指导与咨询服务,成为指导、实施残疾人康复的资源中心。安置200名残疾人就业,完成200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扶持1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或个体从业。对21个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进行完善,提高运营质量,力争再创办1个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帮扶100名残疾人脱贫。对2009年度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升学实施奖励,本科生2000元/人,大专生1000元/人,中专、高中生500元/人。

【解读】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为农村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生活必需品。继续开展助医、助学、助残、助孤、助老等慈善公益活动,扩大救助范围,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