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报效家乡最风流

2009-03-13 00:00:00    作者:乔根美 高金洪    来源:今日高邮

“日月钢业公司经过近三年的打拼,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且独具特色的钢材生产企业,成了扬州市域环路经济产业带和安大经济板块上的一个亮点……我感谢给了日月支持和帮助的人们!”走进徐永楼的办公室,眼前这位质朴敦厚而又不失儒雅的公司老总回乡创业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也正是他,凭一片赤诚的爱乡之情演绎出一则动人的“凤还巢”之歌——

申城创业终有成

1980年,徐永楼高中毕业。清贫的家庭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他无奈走上了艰辛的打工之路。望着生活了十几年家徒四壁的低矮茅草房,望着用颤抖的手为自己整理行囊的双亲,徐永楼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一番事业,待到成功之日,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效家乡。从此,18岁的他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了地疏人生的大上海。

涉世不深,又举目无亲,在无数的呵斥和白眼中,凭借着农村孩子特有的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聪明、机灵的他很快就学会了冷暖气制作、安装手艺,并被多家安装公司抢着聘用,逐步在上海站住了脚跟。为了生存,为了适应都市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他还先后学会了做花木生意,学会了装饰装潢。几度春秋,几番打拼,他终于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生意越做越大,人脉越来越畅,手头上也开始有了积累。随着大上海的开放开发,徐永楼瞅准机会,开始涉足建筑业。他以他的诚信、以他的执着成功承揽了中国顺驰集团的8000万元建筑工程项目。在项目建设的日日夜夜,徐永楼吃住在工地,抓进度、抓质量,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工程质量上去了,徐永楼却瘦了一圈。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过硬的质量,此项工程获得上海市优质工程奖,仅此一项工程,他就向国家缴税300多万元。

建一项工程,树一块品牌,赢一方市场,徐永楼终于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市政工程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现在他在上海拥有了一个由400多位工人、20多名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建筑公司。他还挺进南京、天津等地建筑市场,开始了更加广阔的征程。

风雨之后是彩虹。数十年的风雨路,成就了他的少年梦。在上海,徐永楼有了自己辉煌的事业,有了自己温馨的家庭……

报效家乡最风流

富裕后的徐永楼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立下的誓言,一刻也没有忘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魂牵梦绕的故乡有他割舍不了的情结,虽然他曾经为家乡建水厂、修道路、搞亮化捐献过数万元资金,但他认为这只是略表心意,他时时刻刻寻找着报效家乡的机缘。

这个机缘终于来了。2006年初,汉留镇党委书记张贵龙、镇长李德华到上海招商,异乡遇亲人,徐永楼心理别提多高兴,镇领导提供的高邮市日月钢业有限公司招商引资的信息更是令他怦然心动。钢铁企业大购大销,大进大出,高产值、高利税,用工量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这不正是自己苦苦等待的机缘吗?徐永楼迫不及待地向家乡领导吐露了心声。“欢迎啊,欢迎你回家乡投资,我们将提供及时、高效、周到、全方位的服务,尽最大可能帮助你实现心愿。”家乡领导的一番话,使徐永楼一下子就铁了心:就这么定了,回家乡去投资。当徐永楼把这个决定告诉上海的朋友时,却遭到善意的劝阻,有人说,“你从事的建筑业与办企业是两码事,你不懂行,不能冲动行事。”也有人说,“你在上海、南京有的是市场,而且有大钱赚,干嘛要回去冒这个险,没有必要嘛。”徐永楼十分平静地说:“回家乡办实事,在家乡投资,是我多年的愿望,落叶总要归根啊。”

从2006年7月到现在,徐永楼为日月钢业公司注入了400万元资金,使公司生产能力大增。春节前后,徐永楼通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决定再投入200万元,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实现炼、轧一条龙生产;投入流动资金1000万元,力争年内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目前,徐永楼正组织对企业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新上钢格及民用线材生产线;投入50多万元对主厂区进行绿化、亮化、美化,一座充满现代气息,让人备感温馨的花园式工厂将为公司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绝佳的起跳平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