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农田建大棚 唱响致富歌

2009-03-24 00:00:00    作者:李际东 龚有举 杨璐    来源:今日高邮

农民要增收,要想在农田中产生更多的效益,就必须走结构调整之路。近日,记者在龙虬镇采访时了解到,龙虬镇大树村农民陈和宝就是这样一个在农田里做文章,敢向农田要高效益的人。

2007年底,陈和宝在该村租了50亩地种起了蔬菜。如今,他又再租了100亩,他还表示这仅仅是个开始。

走进陈和宝的塑料大棚,顿时感觉春意盎然,记者看到,一排排小葱,一撮撮韭菜,齐刷刷地排着队伍;一列列的西红柿,一排排的茄子,果实坠弯了枝头;一块块菠菜,一畦畦茼蒿,密密地好似绿色的地毯;那萝卜地里的萝卜拼命地钻出泥土,露出大大的脑袋;还有那毛绒绒的嫩黄瓜,小灯笼似的青椒,绿油油的小青菜…….

经人指点,记者在塑料大棚里找到了陈和宝,他正忙着指导几名中年妇女给西红柿培土施肥,见记者来访,憨厚的他赶忙丢下了手中的活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曾经一直从事运输业的陈和宝在山东寿光、招远等地看到,当地农民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收益十分可观。一直想创业干点实事的陈和宝,想到家乡农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不高,许多年轻人不愿种田,加上高邮到周边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交通便捷,如果在家乡建大棚种蔬菜,早上装车,中午上海、南京等地的餐桌上的人就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了,那样的话经济效益肯定会很不错。陈和宝思前想后,决定先从简易的蔬菜大棚做起,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实力后,再谋求进一步发展。

说干就干,2007年年底,陈和宝回到家乡,在村里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种了50亩土地,投资40多万元,搭建了30多个蔬菜大棚。刚开始技术根本一点都不懂,于是陈和宝就通过书本自学,晚上电视上学,不明白的地方再去向专家请教。资金不足的时候,亲朋好友也会帮忙四处去借,人手不够请帮工,就这样边学边干,一年下来,每亩地纯收入就达到了近3000元。陈和宝说,虽然和山东寿光的大棚相比效益低些,但是有了一年实践经验的他,还是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现在无论是蔬菜种植技术、蔬菜的流通还是信息沟通上,陈和宝都有了足够的底气,今年他还将扩大种植规模,引进蔬菜新品种,科学种植,合理套茬,逐渐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他也希望有志农民可以和他一同发展,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益。

临别时,陈和宝说,目前他有两盼,一盼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上能够有人指导,指导引进新品栽培和用药防治,增加亩产效益,促进增收,吸引更多农民的加入;二盼政府在经济和政策上能够有所扶持,让更多的农民兄弟走上高效农业的道路,发家致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