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6 00:00:00 作者:杨星 来源:今日高邮
八岁时双目失明,人生路犹如梦境。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胡清说,黑暗夺走我黑色眼睛,我在用心践行憧憬。他靠“耳听、手摸、鼻闻”养猪、治病,历经磨难建成了扬州市第一家盲人养猪场,也展示了他自强不息的人生画卷。
近来,猪肉市场波动很大,记者对盲人猪倌胡清今年的养猪行情有些担忧。日前,记者特地来到天山镇殷河村胡清家,了解他目前的养猪状况。
走进胡清的养猪场,记者见他正蹲在一间堆满了饲料的小屋里,配比猪饲料。虽然看不见,但他左抓一把玉米,右抓一把面粉,然后加以豆饼等原料搅拌,动作非常娴熟。胡清告诉记者,这不算什么,摸索多了,就熟练了。
胡清今年44岁,因8岁时患经膜睫状体炎未及时治疗,双眼渐渐失去了光明。然而,他不愿吃闲饭,不愿给家庭和社会添负担,一心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使自己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胡清开始了人生的艰苦磨炼。没有上过学,他就坚持听广播、听收音机、听电视,从中了解外面世界的信息和勤劳致富的经验;洗衣、烧饭等家务活他也摸着干;他还在家门口开了一间简易日用品小店,经营烟酒、油盐等。四周村民为了照顾他,经常光顾他的小店。随着交通的便捷和人们购物要求的提高,小店的生意日渐渗淡,但胡清毫不泄气,又在家尝试养猪。他的妻子徐富翠是位通情达理的四川妹子,在当地箱包厂打工。她被丈夫的执著打动,毅然支持丈夫的选择,并帮助他购买苗猪。
科学养猪勇创业
1999年,胡清开始饲养2头母猪,每年都能获利3000至4000元,这坚定了他的信心。2004年,他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开始饲养肥猪。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他亏损了6000元。胡清说,他当时很心痛,但毫不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他坚信一定能成功。后来,胡清通过收音机了解行情、饲料价格和科学养猪的方法,坚持科学养猪。他将猪圈养在三个猪圈中,分别用三种不同的配方饲料喂猪,最后选用最适合猪生长的配方。改良饲料配方大大提高了猪的生长速度。2006年,他在市场行情下跌的情况下获利近万元。2007年,他果断扩大养殖规模,全年饲养生猪150头,获利5.8万元。2007年底,他通过收音机得知,2008年市场行情将看好,便决定在年底多买一些苗猪回来,但是一场多年未遇的大雪挡在了他面前,有人劝他,等春节后再说吧,他坚信,春节后猪价将要大幅上涨,硬是踩着20厘米厚的积雪,将36头苗猪拖了回来。果然不出他所料,春节一过,猪价涨了50%。
创业对于正常人来说算不了什么,而对于一位盲人来说却有着太多的不便。2003年,因去猪圈打扫卫生,胡清被竹子戳进了本来就已失明的右眼,满脸淌血的他去医院后只好摘掉了右眼并装进了一只假眼。去年喂猪时,他又跌掉了几颗门牙。面对这一切,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摸索出一些特有的养猪方法,例如,他能用手摸出哪头猪生病了(发热了),他会用墨汁在猪身上做记号,以便兽医给病猪治疗;卖猪时,他从不用秤,只用手摸加上计算饲养天数就能大概算出猪的重量。
家庭幸福唱和谐
失去光明的胡清虽然是不幸的,但能拥有一位贤慧的妻子和一对懂事的儿女,让他倍感幸福。儿女们是争气的,女儿现在已经工作,儿子学习成绩优秀,今年6月即将参加高考。除了上学外,儿子只要有时间就帮助爸爸做家务或给猪打防疫针,特别是寒暑假,他更成了胡清的得力帮手。儿子常对胡清说,等他有钱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爸爸的眼睛治好。胡清知道,他的眼睛不可能再看到光明,但听到这些,他的心里比吃蜜还要甜上百倍。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想着要吃好点、穿好点。一心就想着多养猪挣钱,供孩子上学,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胡清的妻子早出晚归到几公里以外的集镇打工,经常加班,身体也不太好,有人劝她回来帮丈夫养猪,她却风趣地说:“我们夫妻要开展创业竞赛,共同建设美好家庭。”谈到家庭,胡清满脸自豪地说:“多少健康人家庭生活不一定过得和谐和睦,而我,一个残疾人却能拥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地方。”
胡清的创业路并不孤独。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猪舍成为他扩大事业的瓶颈。得知这一情况,市残联和镇党委、政府一道支持胡清新建猪舍12间,为他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胡清告诉记者,在广播中他听说,目前的猪肉行情并不是很好,他会将存栏量压至最低。不过不管怎样,他相信他的创业之舟会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