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7 00:00:00 作者:韩粉琴 刘宏秀 来源:今日高邮
龙虬镇是我市罗氏沼虾养殖大镇,最近记者到当地采访得知,当地农民在水产养殖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广,如今又冒出养殖鳜鱼、支鱼、回鱼、湘云鲫的农户,而且效益都不错,其中龙虬庄村农民王兆龙去年20亩湘云鲫产出23万元,亩纯收入达7500元。
从渔业经纪人到湘云鲫养殖大户
王兆龙站在澄营线的塘口边,言语间非常自信,“只要我想做的生意没有做不成的。”“我不跟在别人后面做事,要做就做新生事物。”长得魁梧壮实的王兆龙是位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贩鱼经纪人,路子很广。
2006年,八桥镇一位养殖户王某养殖一批湘云鲫卖不出去,后经熟人指点找到王兆龙代销。精明的王兆龙不仅顺利地帮王某销出去,还摸清了湘云鲫的来龙去脉和市场行情。
湘云鲫是由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刘筠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型鱼类,湘云鲫不产籽,抗病力强,饲料来源易,食性杂,所以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能长成1至2斤,两年能长到3、4斤。耐低温、低氧,一般不会因为“泛塘”而导致鱼苗大量死亡。它还有易运输、不易脱鳞、耐暂养等特点。
2007年,王兆龙找来一批鱼苗准备试养,半路给朋友“抢”走了。直到去年,王兆龙才开始真正自己养殖湘云鲫,由于大部分鱼苗被外地客户买走,他只养了80亩水面,分三个塘,轮捕轮养,每亩2500尾苗湘云鲫,还可以混放少部分鲢鱼等品种,日常饲料投放与常规鲫鱼养殖基本相似。
王兆龙的这批湘云鲫成活率几乎100%,而且生长特别快,亩产达2000斤,加上自己本来就是卖鱼的好手,手中的湘云鲫最高曾卖到8.5元/斤,还是人家求着他供货。去年底,其中一块塘清塘,20亩共产出23万元,除去鱼苗、饲料等成本,净赚7500元/亩。
今年春上,王兆龙又购回80万尾鱼苗,基本被东台等外地养殖户抢购一空。
销路和种苗,制约湘云鲫在我市做大的瓶颈
王兆龙说,他做了20多年鱼生意,发现湘云鲫不仅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也是许多垂钓中心乐于引进的品种,市场需求量很大。但市场好像被一些无形的手垄断了,他所养的湘云鲫就是被一些大户买回去,暂养一两个月,贴上人家的品牌高价销售。因此,作为一名经纪人,他还不敢盲目推广。但他断言,如果解决了销路问题,湘云鲫可以做成龙虬镇继罗氏沼虾之后又一大富民支柱产业。
市农林局水产专家孙桂尧告诉记者,湘云鲫确实是一个好品种,生长速度快,发病率低,养殖技术与常规鲫鱼差不多,农林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没问题。但目前推广湘云鲫最大的“瓶颈”是买鱼种难,供苗单位不提供父母本,苗价完全受制于人,目前市场每尾鱼苗在0.2元。所以农林部门对养殖这一品种既不提倡也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