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1 00:00:00 作者:凤松 徐维华 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只有初中学历的李某,通过在互联网注册虚拟公司,发布虚假信息,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竟然使全国十几家企业受骗,涉案金额7万余元。市公安局通过摸排侦查,千里追踪,一举将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李某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抓获,押回高邮。
追查幽灵
今年1月份,菱塘派出所所长陆嵩和民警走访该乡某化工企业时,企业负责人向陆嵩反映一个情况,公司采购部工作人员在网上购买化工原料时,被互联网一网站上挂名为“南京华美日化工有限公司”先后两次骗取货款16200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由于是涉企案件,而且是通过网络手段诈骗,菱塘派出所立即向市公安局汇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高长明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对该案件要一查到底,给企业一个交待。刑侦部门与菱塘派出所组成的专案组,对该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后,决定以“南京华美日化工有限公司”作为突破。专案组从犯罪嫌疑人李某发给受害企业的传真上发现,“南京华美日化工有限公司”地址是南京市江宁区大元路。专案组立即奔赴江宁区,在当地公安部门大力支持下,展开查寻,但最终没有在江宁区发现大元路,只有上元路,而且上元路也没有“南京华美日化工有限公司”,后经南京市公安局技术人员鉴定,这个传真是网络传真,是犯罪分子通过在网上编写虚拟传真文件,然后将此文件直接发给对方传真机接收,而且“南京华美日化工有限公司”根本不存在。案件一度陷入困境。
专案组民警重新对案件进行梳理后发现,受害企业与犯罪嫌疑人李某在网上签订了一份合同,嫌疑人李某给的账号是河南张某的个人银行卡号,而不是单位的专用财务账号,同时合同中附带了一份委托书,说明“南京华美日化工有限公司”全权委托张某办理财务工作。专案组决定从张某寻找案件线索。后经多方努力,终于通过电话和张某取得联系。据张某讲,他本人在网上销售银行卡,购买者只需一、二百元就能买到,买的人比较多。在交谈中,张某透露了一个信息,前段时期,有一个福建人买了七、八张银行卡,并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后经受害企业确认,这个号码正是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专案组决定引蛇出洞。
幽灵现身
办案民警假冒扬州市某化工公司采购人员,通过电话与李某取得联系,称需要大量化工原料,并提出通过银行信用卡支付现金的方式不安全。李某一听着急了,声称这种方式安全、简单、快捷,而且和别的公司已经做了好几笔生意了。为骗取李某的信任,民警假装答应。两天后,李某主动给专案民警打电话,称化工原料已经准备好,民警提出要到“南京华美日化工有限公司”去看一看,李某说他现在不在南京。民警顺藤摸瓜问道:“你现在用的不是南京号码吗?怎么会不在南京呢?”李某在电话中说,他用的是一卡通,与自己手机捆绑在一起的,本人现在老家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李某同时催促民警尽快将现金汇到卡上,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抓捕幽灵
根据这条重要线索,专案组连夜驱车奔赴福建省泉州市开展抓捕工作。据当地公安部门介绍,像李某这种诈骗术,在当地泛滥成灾,屡禁不止,安溪县公安局专门成立了打击这种违法行为的特别行动中队,另外安溪县内四面环山,要找到李某,犹如大海捞针。为了不空手而归,专案组决定在安溪县展开侦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努力,专案组最终将李某锁定在山区一出租屋内,一张捕捉李某的大网迅速打开。李某所住出租屋虽然离县城很近,但全是山路,专案组只能乘坐二轮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前行,一段不远的路程,竟让民警走了七、八个小时,到了目的地已是深夜,民警们浑身都像散了架。但令人欣慰的是抓捕行动非常顺利,正在睡梦中的李某,被民警们当场拿下时还连声喊“你们抓错人了”。 专案组民警在对李某的出租屋进行搜查时,仅各种银行信用卡就搜查出十几张。
幽灵毁灭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李某对诈骗行为供认不讳,并交待了犯罪事实。2008年11月份,失业的李某经常上网,后通过互联网在一些可以免费发布信息的网络上发布虚假的出售化工原料的信息,并留下联系方式。为了骗取受害者信任,李某又胡乱编出“南京华美日化工有限公司”等公司,做成网页在中国化工网等几家网站上发布,并将一些假合同等文书资料存入U盘,随时在网上发布。2008年11月25日,菱塘某化工企业采购部工作人员万某通过互联网向“南京华美日化工有限公司”购买化工原料,并向李某打电话问有没有原料,李某连声说有,于是双方在网上签订了购买合同,李某通过网络给万某发来传真及银行卡号,万某将12公斤原料款5700元通过银行转入李某的银行卡中。几天后,万某催促李某发货,根本没有化工原料的李某又一次骗万某说,公司没有小包装,只有60公斤包装,如果需要,请再补汇10500元现金,万某又一次答应了李某的要求。又几天过去了,迟迟见不到化工原料的万某,打电话要求李某退还两次货款,李某在电话中答应月底退款,以后再也没有回应。尝到甜头的李某,胆子越来越大,在短短的三个月里,竟然使全国十几家企业受骗,涉案金额7万余元,其所用银行卡、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全都在网上购买。
为什么犯罪分子能屡屡得手呢?办案民警在和受骗企业了解相关情况时得到了答案。原来受骗企业认为涉案金额不多,损失不大,不值得报案。正是这种错误认识,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在此,警方提醒广大企业,网络信息不能全部都信,要学会识辨真假。如果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报警,为警方快速破案提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