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4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李久强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新民滩特大桥”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333省道高邮段跨京杭运河新民滩特大桥全长8.47公里,工程概算投资约7.5亿元,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重大项目。333省道京杭运河新民滩特大桥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从高邮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市实施“打通东西、接轨沿江、构建大交通、融入宁镇扬”大交通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对于高邮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新民滩特大桥”系列报道》,从特大桥是如何立项推进、特大桥将给高邮带来什么、从外地特大桥建设对地方发展的影响看高邮特大桥的明天等方面,全方位解读新民滩特大桥,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特大桥、支持特大桥建设。
古老的大运河和高邮湖将再次见证巨大变迁:总投资7亿多元的省道333高邮段跨京杭运河新民滩特大桥工程项目,从3月初开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站在运河东堤上,极目四望。工地上已立起四五座龙门吊,各种大型机械设备来回奔忙,东侧的引桥段已完成大桥灌注桩30根,特大桥Q1标段开始在河面上打桩。
新民滩特大桥,一个高邮交通建设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一个难度空前却又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本届高邮市委市政府战略思维和智慧谋划下,正渐渐成为现实……
解放思想,敢想才能抓住机遇,一个难得几乎无法实现的大项目立项了
让我们将镜头拉回2006年12月17日。到高邮履职不久的市委书记陈扬调研全市交通工作。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把333省道改线或对333省道进行一级化改造作为高邮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安大路建设作为带动东部地区发展的重点工程,按照“接轨沿江,打通东西”的交通大战略,使高邮的经济发展更快地融入到“宁镇扬”板块中,融入到整个沿江、沿河开发大局中,进一步搞活高邮经济。
高邮湖上架设特大桥的设想从那时开始萌芽!
湖东湖西两相隔一直是高邮市委市政府心头之痛。“河西河东路不通,朝夕想妹在梦中。唱歌又恐风作梗,捎信又怕人拆封”,这首流传于湖滨一带的歌谣是昔日两岸交通艰辛的生动写照。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建成运河大桥和湖区漫水公路,极大地方便了两岸的交通。然而,改变并不彻底,每逢雨季汛期,漫水公路必须漫水行洪,每年两岸人民常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被茫茫大水所阻隔。从高邮城到全省惟一的少数民族乡——菱塘,车程20分钟;漫水季节,绕行扬州城,至少两小时。
2006年底,市委主要领导高瞻远瞩说出的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令在场的人眼前豁然开朗:333省道改线是机遇,沿江开发、沿河开发和宁镇扬板块是政策机遇,高邮经济跃上“百十台阶”是我们发展大交通的经济基础,架设特大桥打通东西面临“天时、地利”之机,缺的是“人谋”。
市委市政府以战略家的智慧和胆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开放的胸襟和视野,开始谋划这桩事关高邮长远发展的大计。
市领导亲自带队到省交通厅、发改委,相关职能部门跑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有时为了能和重要领导说上一两句话,甚至要在省城等上一两天。有关重要领导到高邮来视察,我市想方设法让领导走漫水线、坐渡船,借机介绍情况。2007年上半年,省公路局局长张立早等来到高邮现场察看后,深感震惊,“高邮漫水公路是全省省级干道中中惟一的发水季节封闭不通行的道路,不符合江苏率先发展的要求。”
事在人为,业靠人创,赢在谋划。在高邮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上级政府和部门对高邮市架设新民滩特大桥的意义和理由越来越认可。建设省道333高邮段跨京杭运河新民滩特大桥,是贯彻省委“区域共同发展”和打造“宁镇扬”板块战略的需要,是全省重要东西干线公路快速化的需要,是南接宁通、北接徐盐的重要结点,是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发展高邮经济及繁荣全省惟一民族乡的迫切需要。
2008年5月,《333省道高邮段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胜利通过审批。市发改委主任赵广华感慨万分地说,“特大桥的预立项是高邮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的结果,是集体智慧攻关的硕果,一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项目,在不断地谋划中实现了。”
事不避难,众志成城,一个高敏感度、高难度的项目实实在在地向前推进
5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S333高邮段及特大桥项目办,只见各种图纸一大摞一大摞的。项目办负责人张顺忠说,“特大桥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基础设施项目,立项难、手续繁,把人的鞋子几乎都跑破了。”
特大桥是高邮人的设想,在上级部门的工作规划中是“零”。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高邮拿到“预可报告”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新民滩特大桥不只是一个交通工程,它涉及到南水北调、淮河入江水道泄洪安全、湿地保护、航运通道、运河堤防安全等诸多敏感部位。按照有关规定,新民滩作为入江水道,动用一草一木要经国家淮委批准,高宝邵湖湿地保护区内不能有公路设施、不得设立固定的拌和站或浇筑场。新民滩上架大桥,可能增高水位1.85公分,要采取怎样的补偿措施?作为省交通部门也为难,S237也即老淮江线改造早已列入议事日程,要动工也得先做S237,然后再做S333及特大桥……
一个县级单位要与国家淮委、国家南水北调指挥部、省交通厅、环保厅、航道处、地震台等高级别单位打交道,力不能及也要及。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一个批文一个批文地盯。
从2007年9月上级有关部门对特大桥立项松口,我市就开始开展前期工作,2008年4月8日,省交通厅组织召开了高邮西段方案设计审查会,并于7月份对特大桥段方案设计进行了批复。8.47公里的特大桥工程已从2008年起被省交通厅列入建设计划。2009年1月8日,省交通厅组织召开了特大桥施工图设计审查会。
2008年5月16日,省发改委联合省交通厅对高邮西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组织了审查,并于7月份下达了预可批复。目前,西段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并报送省发改委,相关的地质灾害评估、压矿调查、环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防洪评价等工作均已经完成并通过了相关的审查。
行政许可方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航道安全评价办法》的要求,委托上海海事大学完成航道安全评估报告并通过专家审查。
航道许可、公路路政许可、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正在办理当中。
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333高邮段跨京杭运河新民滩特大桥项目,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到省级各级部门奔走数百趟,编制的各类文本能堆满一大屋子。
高邮市委市政府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力推项目的早开工、早建设。抓住省消灭漫水公路的机遇,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淮委提前启动淮河入江水道浚深建设的机遇, 2008年10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举行隆重的开工仪式,把工程逼上马,计划两年内完工。
新民滩特大桥工程概算投资约7.5亿元,建安费6.6亿元,其中预计上级补助资金3.5亿元。而2008年我市财政收入22.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亿元。市财政要在两年内掏出3个多亿的真金白银砸在一个大项目上,高邮发展还有许多重要工作和基础设施要投入,钱从哪里来?
北京市政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具有雄厚实力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大型国有企业,2008年,“北京市政”与我市合作建设通湖东路沿河大桥BT项目,给我市留下良好印象。经过多方论证后,市委书记陈扬亲自到北京谈判。经过几轮对接,4月下旬,我市与北京市政集团达成新民滩特大桥等BT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
虽然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群策群力、智慧攻关下,一个个“拦路虎”被消灭,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
沧桑的高邮湖在期待,雄伟的运河大桥在期待,83万高邮人民在期待,新民滩特大桥让天堑变通途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