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0 00:00:00 作者:金飞声 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生于斯、长于斯的高邮人一般都知道,在安徽省和甘肃省分别有与我市同地名的界首、临泽。不过,安徽省和甘肃省的界首、临泽比我市的界首、临泽高一个行政级别,它们是县级行政部门所在地。
然而,却鲜有人知道,在江西省的高安市,还有个地名叫“高邮”的。
上月,世界集邮展览在“九州腹地”、“十三朝古都”洛阳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文献集邮研究会的许多会员相聚洛阳。我市集邮协会理事金飞声得知胡玮来自江西省高安市,便同他谈起“高邮”之事。
上世纪80年代,金飞声在一幅江西省地图中曾见到江西省有“高邮”地名出现。他一直以为,“高邮”至少是江西一个较大乡镇的地名,不然不会出现在省级地图中。
近来,经过江西邮友胡玮搜集相关资料,金飞声得知,在江西省的高安市确实有个地名叫“高邮”的,不过,它是高安市大城镇的一个行政村的地名。这个高邮村坐落在320国道旁,在高安市东20公里左右,距省城南昌约32公里。
追根溯源,江西省高安市的“高邮”亦同“邮传”相关,同时,也因“地形似高而得名”。史料记载:高安,公元前201年建县,曾经在此设邮驿(高安驿站),故该地又叫“高邮”。
北宋诗人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因王安石变法受牵连,被贬到高安当盐监。苏东坡曾来此看望胞弟,并留下不少诗句,其中有句“上有灰埠,下有高邮。”此诗句中的“灰埠”是高安的一个镇,在锦江河的南岸。
我市古文游台也曾是苏东坡相会文友的场所。不知当年苏东坡对相距千里之遥的两个相同地名“高邮”又作何感悟!
记者在江西省地图上还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在“高安”周围,有好些以“高”字为头的地名,如高岚、高城、高村、高湖。另外,还有带“高”字的地名,如“上高”等。不知此地为何与“高”如此结缘?
很多高邮人都知道,上海市区有条马路的名称叫“高邮”,并引以为傲——高邮能在世界级大城市上海扬名。说来有趣,在上海繁华闹市区徐家汇的“高邮路”与“高安路”相距不足1公里。
传说上海的“高邮路”由清朝重臣李鸿章建造。这里有座叫“丁香花园”的别墅,还有“金屋藏娇”之说。这条高邮路上还有大汉奸周佛海等人的豪宅。
新中国成立初期,华东局党政机关就设在高邮路上,陈毅、潘汉年、刘亚楼、陈赓等党政军界的领导先后在此办公居住。“文革”期间,这里又成了“四人帮”在上海的基地。
高邮路上多为民宅,少有企事业单位,但由于高邮路的“神秘”性,加之这条马路并不宽阔,上世纪80年代前,这里的居民时常受到让“贵宾”、“外宾”先走的交通管制。
上海市的“高邮路”在徐家汇北部,东起复兴西路,西至湖南路,长355米,宽14至19米。1869年来华任旗昌洋行职员的法国汉学家命名高逖爱路(Route H.Cordier),曾用名库信路,1943年改名“高邮”。为何更改为“高邮”?是否为保留“高逖爱”中的一个“高”字?愿知情者晓示。
据了解,上海市众多路的命名有个原则,即东西向的以省会城市命名,如福州路、南京路等;南北向的则以省份名称命名,如陕西路、河南路、四川路等。然而,“高邮路”是东西向,“高安路”则是南北向,不知这其中的奥秘又在何处?
再要叙说的高邮,就是我们的生活之地。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灭楚,境内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高邮”自西汉始设高邮县,2000多年以来,建制沿革和名称变化不大不多。
高安市的“高邮”由于不是乡镇所在地,因此没有邮政部门,也就没有“高邮”邮政日戳。可是,这个“高邮”的出现,仍然在集邮界引起了许多邮友的热议。
这其中,江西邮友胡玮、上海邮友杨国华和我市邮友金飞声为“三个高邮”的史料搜集整理费心颇多。中华集邮联理事、《文献集邮》主编葛建亚等集邮界高层人士,亦对此十分关注。有集邮爱好者表示,将去江西省高安市考察高邮村。
西方人有句名言:“世界真小”。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有几个同名之地,本不是惊人之事。然而,当高邮一直以全国惟一的以“邮”命名的县级城市为骄傲时,现在又多了一个以“邮”为名的村,我们亦同样为此高兴、骄傲。因为这足以证明,我国早期邮传事业已相当普及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