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改造小区众人夸 民心工程暖民心

2009-06-02 00:00:00    作者:姚静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家住南海44栋401的殷作礼大爷每天闲来无事就喜欢在家门口摆张藤椅,一张报纸一杯茶,悠然自得。坐在门内的老伴,则专心致志地织毛衣。殷作礼乐呵呵地说:“一瞧见新铺的水泥路面,我就打心里舒服,再也不是坑坑洼洼的了,还有新铺的下水管道,连续几场大雨,地面一点积水都没有,再也不用遭罪啦。”南海菜场西侧由于下水管道有问题,加上化粪池,以前每到汛期,地面上雨水粪水混到一起,发出阵阵恶臭。殷作礼家门前还有一花圃,花圃内有月季、玫瑰、绣球、茉莉等。 “整治前这里杂草丛生,我自己种了点花草改善环境,建设部门真是心细啊,整治后特意替我修了花圃,将这些花草保存了下来。”

今年市委市政府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的南海小区整治工程于日前顺利竣工。小区内路面修补21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调整灌木1500平方米,楼宇出新及临街门面房墙体出新1200平方米,车棚出新面积2万平方米,新建大小检查井、雨水井约60座,新安装路牙3000米。

在市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决定投入850万元整治小区,目的只有一个,让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这一民心工程启动后,政府出钱,居民出力,俨然成为了小区改造过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自施工队伍进驻小区后,家住32栋、今年65岁的居民沈学余就坚持每天在小区内大转一圈,任何问题、任何麻烦,只要被他碰上了,他都要过问。见到沈学余的时候,他正忙着给供电局维修部打电话:“39栋附近一处老路灯灯泡要掉了,万一掉下来砸到人可不得了,请你们赶紧来一趟。”沈学余告诉记者,建垃圾箱的时候,不少居民为了不让垃圾箱建在靠近自家,跟施工队闹起了别扭,甚至有些居民趁着晚上没有人的时候又悄悄地把新砌的垃圾箱拆掉,让施工人员返工不说,还白白浪费了许多建筑材料。沈学余知道情况后,主动跟随居委会人员上门做工作,跟居民讲大局,讲利害关系,直到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止。沈学余说,民心工程,是政府为我们造福,大家应该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小区内统一新装了路灯,并且由控电箱总控制,每天傍晚6点半到次日清晨,居民都感觉夜晚跟白天一样,真是方便。细心的沈学余发现,有的路段的路灯由于未被调节好,往往到了晚上11点以后才亮,那就等于失去了照明的功能。为此,沈学余在第一时间向施工单位报告。像这些琐如繁星、看似平凡的事却都一一被沈学余记在了心里,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成了现在沈学余每天最热衷的事情。每天,沈学余都会习惯性地将小区花圃内的杂物捡起扔掉;施工人员对地形不熟悉,沈学余自告奋勇当起领路人,施工人员几乎个个认识他……“我们住在这里,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家越变越美了,我们岂有不维护的道理。”沈学余说。

对于沈学余的热心,小区居委会主任俞晓慧直夸:“要是多几位像老沈这样的居民,我们的工作不知道要轻松多少倍。”和沈学余一样热心公众事业的还有家住南海路11巷10号的衡普鳌。“一开始南海菜场并不在整治范围内,但由于当初建菜场的时候设计不合理,导致菜场楼上96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从菜场仅有的一处下水管道走,管道狭小,年久失修,污水、粪便便从菜场的砖缝里溢出来,一到夏天奇臭无比。”衡普鳌告诉记者,自己在菜场有一处门面房,7年多了,菜场内的摊贩及其他店家都和他家一样苦不堪言。尽管菜场污水四溢是历史遗留问题,但考虑到作为小区的功能区之一,衡普鳌和大家联名向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菜场最终纳入整治范围。经过改造,菜场内到处阴湿发臭的现象再也没有了,走进菜场买菜的市民都说变化太大了。

采访期间,记者还遇到了一位热心居民,他就是家住1区2栋、今年72岁的退休党员周士权。南海1区可谓是这次整治中的老大难。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肉联厂的职工住房,区内配套设施功能因年久失修早已退化,加上地势低洼,一到汛期,积水就能漫过膝盖,粪便四溢,地面也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在南海小区整治前的居民意见会上,周士权及其他住户才知道,1区不在整治范围内。这个结果让大伙傻了眼。周士权原任肉联厂副厂长,在其他居民心中颇有威信,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开始奔走相关部门。3月中旬,建设局作出决定:1区正式纳入改造范围。得知这个消息后,40多户居民沸腾了。“施工队对我们真是负责,为了排水畅通,窨井就安装了四十几座,最近的几场大雨,路面上一点积水都没有。为了表示感激,大伙分别给建设局和施工单位送去了锦旗。”周士权说,现在走进1区,那是相当的漂亮,地面重新用混凝土铺设过了,新安装了路灯,有了花圃,走到哪,心情都是舒畅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