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感受大爱

2009-06-22 00:00:00    作者:吴代香    来源:今日高邮

自5月15日从绵竹地震灾区对口支援回来,绵竹人民奋起抗灾,坚韧不拔,重建家园的精神;江苏对口支援人员与绵竹人民朝夕相处,亲如一家,用心血和汗水编织的大爱之情,牢牢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一切历历在目,就像在昨天一样。

一家三口

2009年春节后,我作为江苏省第四批对口支援绵竹市医疗卫生总队的一员,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目的地——四川绵竹。绵竹与高邮时差约1个小时,初春的晚上来得较早。到达医疗总队驻地,尽管夜幕降临,但周边的景物仍然依稀可见,整个绵竹百废待兴,正在重建。

在高邮时的工作照

在高邮时的工作照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素有“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的美誉。全市总人口52万人,面积1245.3平方公里,有21个乡镇,其中18个平原乡,3个山区乡。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绵竹市遭受重创,有11117人遇难,38000人受伤,258人失踪,50万人因房屋倒塌或严重损毁无家可归,全市经济损失总量达到1423亿元,使绵竹这个过去连续10多年的四川省“经济十强县”,一夜间成了经济贫困县。站在绵竹大地上,面对震后9个月的场景,我感受到在无坚不摧的大自然面前,一城一地、一家一户的渺小;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更感受到作为一个救死扶伤、援助灾区人民的白衣战士,肩上的担子是多么沉重。

在绵竹地震灾区对口支援

我们一跨进绵竹,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可见“江苏绵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横幅及江苏援建铁军的身影,处处可感受到争分夺秒的气息。江苏省第四批对口支援绵竹医疗卫生总队共有45人,分医疗、疾控、监督、综合4个大队。我所在的医疗队共有12名医护人员。

在绵竹地震灾区对口支援

医疗队只有一名妇产科医生,因此在对口支援绵竹期间,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开展妇产科医疗服务。在平时工作中,我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注重与病人尤其是地震后失去孩子的患者交流,给她们以心里疏导,与她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家住绵竹市玉泉镇玉江村的孕妇吴江琼在“5·12”大地震中失去了正读高二的女儿,2月17日到绵竹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时,情绪十分低落。我在详细询问了病人病史后,得之她已有3次流产史,检查还发现她胆汁酸偏高 ,临床上诊断为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入院后,我同她促膝交淡,帮她在心理上减压,同时予以吸氧,密切监测胎心变化。在与麻醉科、新生儿科医生认真进行病例讨论,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后, 2月18日上午,我同当地医院的医生一同替她做剖宫产术。上午11时7分、11时8分,随着响亮的哭声,一男一女两个小生命,一前一后来到了这个世界,这是绵竹地区地震后出生的第一例双胞胎。看着自己一双可爱的儿女,吴江琼渐渐地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孩子出生后,我与同事给孩子买了奶粉、小衣服、玩具等;病人出院后,我们又5次到她家回访。4月底,得知医疗队将要离开绵竹的消息,吴江琼一家赶到总队送行,并特制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在绵竹地震灾区对口支援

在“5·12”大地震中,绵竹市共有1140名孩子不幸遇难,其中有872个家庭有再生育的要求。但因年龄、精神方面等因素,至今年2月底,在这部分人群中,仅有24人顺产,因此辅助生殖技术成为灾区人民较为迫切的需求。然而,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这项技术在绵竹还无法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总队申报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帮助绵竹市人民医院建立生殖医学学科”这一援助工程。5月9日,生殖中心正式成立。

在绵竹地震灾区对口支援

地震中,绵竹21个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全部受损,70%的房屋倒塌,有的卫生院几乎被夷为平地。帮助地震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尽快恢复服务功能,是我们医疗队的重点任务。金花镇卫生院位于绵竹最边远的山区,由于山体滑坡,山路被严重破坏,至今未修好,不能通行,医疗队的救护车只好在干涸的河床上艰难前行,地震前40分钟左右的车程,竟开了2个多小时。来到卫生院,我们发现这里连最简单的手术室都没有,卫生院职工总共只有5个人,其中4人无规范学历。下车后,我不顾晕车所带来的不适,立即详细地向当地医生讲解各种妇科急腹症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转诊措施。在到灾区基层卫生机构巡诊期间,我还结合有关病例,进行了剖宫产、附件囊肿剥除等手术演示,并开展相关培训,听课人数达到200多人。针对当地医疗状况,我还编写了《妇产科门诊常见手术操作常规指导手册》,送给卫生院妇产人员,供他们作临床参考。

在绵竹工作期间,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对口支援的工作也相当繁忙辛苦,日复一日地在“宿舍—医院—巡诊”间穿梭奔忙,但是我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在绵竹期间,每当夜深,我都会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在绵竹的3个月时间里,我时常处于责任与思念的冲撞之中:我是一个妇产科医生,受灾的绵竹人民需要我们,这里的一个个小生命,能通过我们的帮助,来到了这充满阳光的世界;同时,我又是一个母亲,我与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怀。正是这种责任与思念的冲撞,使我对母爱,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有了新的理解,新的升华:大爱无声,大爱无疆!

在绵竹的日日夜夜令我终身难忘,它像一首永远听不够的歌、一幅永远看不够的画,将伴随着我以后的工作与生活,成为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作者系江苏省对口支援绵竹市医疗卫生总队队员、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