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吴小强:让大爱“恒久”

2009-06-23 00:00:00    作者:姚静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人应常怀感恩之心,如若能将这颗感恩之心化为行动,相信这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大爱。不忘做人根本,将大爱延续,这就是扬州恒久物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当家人吴小强的座右铭。

十年前,吴小强因企业改制下岗。十年来,吴小强一路跌打滚爬,白手起家,用智慧和双手创办了恒久物业。如今,恒久物业已拥有20多家物业管理托管单位,为全市16个小区服务,总服务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吴小强说,企业能够发展到如此规模,离不开恒久的每一位员工,离不开恒久的每一位合作伙伴,也离不开帮助恒久的部门单位。对此,吴小强深有感触:要常怀感恩之心,饮水思源,人生才能更完美。

1998年创业时,上哪招那么多从事物业的人?“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市劳动就业处帮了我大忙。那些年,企业改制,大批职工面临下岗。市劳动就业处的工作人员奔走于各社区,帮我招到了大批的工源。”回忆起当时的招工情景,吴小强历历在目。“既然把人家招进来了,我就得对他们负责。”吴小强说,创业十多年来,他力求让员工的工资逐年增加,保险样样不缺,遇上家庭困难的,他慷慨解囊倾力相助,恒久物业的员工手册里规定:凡是职工子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立马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每周六晚、周日上午,吴小强会聘请广东珠港物业的高层来邮为员工进行培训,这些年,恒久物业职工的年流动率从未超过10%,一支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稳定的职工队伍已在恒久诞生。吴小强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恒久。

年纪轻轻便坐拥千万资产的吴小强无疑是让普通人羡慕和仰慕的,但吴小强的目标不仅仅停留在事业上的成功。“如果有机会,我应该为这个社会多尽一份力。”吴小强说。

2007年春节期间,吴小强打开电视,刚好是央视现场直播的《感动中国》,节目中一位名叫张桂梅的支教老师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吴小强的特别关注。张桂梅深深扎根云南丽江华坪县山区,节衣缩食供当地的贫困孩子上学,十一年来因为她的努力,她的学生没有一个因为贫穷而辍学。电视上华坪县贫困孩子张张稚嫩的脸牵动着吴小强的心,第二天一上班,吴小强立刻拿起电话联系到华坪县当地政府,并只身到云南华坪县民族中学。吴小强回忆说,那里到处都是悬崖,没有平坦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石子路。那里集中居住着20多个民族,很乱,他是在当地公安局两名警察的保护下进入山区的。在中学里,吴小强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学生们用一根小木棍串起土豆,围在一起生火烤着吃,渴了就用手捧山泉喝……据说,这就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当地政府告诉他,这里的经济非常落后,一般家庭的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

在学校的牵线搭桥下,学校的2个学生成为了吴小强的赞助对象:每年每人赞助2000元。吴小强说,这两个孩子的家境实在是太困难了,如果以后两个孩子愿意到高邮来发展,他将一如既往照顾好他们的起居。这一晃已经是第三个年头,采访中,吴小强告诉记者,现在每每考完试,两个孩子的报喜信总会不期而至,令他备感欣慰。

因为那次特殊的经历,让吴小强对孩子们有了更多牵挂。今年五月份,吴小强偶然在一个聚会上遇到了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春生,一番交谈下来,吴小强了解到,目前我市特殊儿童的教育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因为教育经费的匮乏带来了教学基建配套不完善,学生教材不配套及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回到公司后,吴小强当即让企业工会与刘春生取得联系,每年5000元底线,上不封限在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教师奖励基金。吴小强说,自己只是尽了绵薄之力,如果有机会,自己还将投身更多的公益事业,让恒久的爱生生不息传递下去。

采访中,吴小强告诉记者,企业将在外市乃至外省进行新业务的拓展,连云港、徐州及山东的滨州已都有合作伙伴。记者相信,吴小强的企业也必将如他智慧与爱心交集的人生,走向更加辉煌的下一个十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